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健康时讯

公共场所禁烟不能“心太软”

发布时间: 2016-05-10 09:22:12   |  来源: 人民日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公共场所禁烟需要及时反馈,靠法律、靠硬规矩的反馈

  近日,有两则公共场所吸烟的消息引人关注。

  一则是有网友微博爆料,济南某高校老师边抽烟边给学生上课。学院负责人表示,已对其进行了通报批评,并暂时停止了她给学生上课,督促其反省。另一则是演员文章在北京市朝阳区一火锅店包房内吸烟的视频被公布,时长接近半分钟,引来网友批评后,文章表示:“接受批评,严于律己!”

  这暴露出我国当下公共场所禁烟的窘境,许多“无烟场所”形同虚设。目前全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约有7.38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二手烟”。香烟仍是许多地方公共聚餐时的“标配”。在观念中,好多人也没把公共场合抽烟真正当回事。名人和高校老师公然抽烟,只是把问题凸显出来了而已。

  为啥烟难禁呢?不妨拿禁止酒后开车作为一个参照。喝酒不开车,为啥渐渐被大众接受?有人说,是后果反馈的不同。酒驾会造成车祸,后果比较严重,反馈比较直接;而吸烟的危害有点像温水煮青蛙,尽管每年有许多人死于烟害,但不会今天抽烟明天就得病,中间甚至会延迟好几十年,危害的滞后性,让人忽略甚至忘记了烟魔狰狞的面貌。

  此说有一定道理,然而,细审可知,酒驾和车祸之间,也并非那么直接。有侥幸心理的大有人在,并不认为自己喝一杯酒就会发生车祸。但是,他怕查,怕交警拿出一个仪器,对他说:请吹一下。这种反馈,可比车祸更直接,“中招”的概率也高得多。一旦被查,交通法规白纸黑字,该扣多少分、怎么罚,清清楚楚,甚至能给关进去!高晓松此前因醉酒驾车被判入狱,免费为“酒驾入刑”做的宣传,比在街上刷多少条标语都管用。

  公共场合禁烟,也需要这样的及时反馈,靠法律、靠硬规矩的反馈。从2006年起,《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但目前还未出台一部禁止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吸烟的全国性法规。令人期待的是,《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 (送审稿)》已经在路上。“不当回事”就要面临处罚,这种硬反馈才能形成人们头脑中的自觉,让公共场所不抽烟和开车不喝酒一样,渐渐成为社会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