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健康常识

双相患者:治疗后不会“呆傻”

发布时间: 2016-05-06 15:52:15   |  来源: 广州日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点击进入下一页

(Gettyimages供图,图文无关)

  ●在典型的双相障碍中,躁狂约占10%的时间,抑郁约占30%~40%的时间

  ●生活不检点的女孩在裸露部位如果有比较出位的文身,就可能有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让很多患者长期保持“轻躁狂”的状态,精力充沛,创意无限,事业有成,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然而,他们大多数人可能终有一天会转入抑郁状态,会有很高的自杀风险。精神病学家提醒,对于双相障碍应密切监控,积极治疗,切莫自行停药,否则容易导致脑细胞进一步死亡、减少,导致病情持续终生。很多患者担心吃药后整个人变得“呆呆傻傻”,其实现在的新药已经没有这些副作用了。

  文/广州日报记者伍君仪 通讯员张灿城、伍展虹

  危害

  从躁狂转抑郁有自杀风险

  每年的3月30日是世界双相障碍日,也是荷兰著名画家梵高的生日。梵高的情绪经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后人推测他患有癫痫、抑郁、神经症、妄想以及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的患者在躁狂和抑郁之间转换,比单纯的抑郁更严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心理治疗师黄俏庭博士称,单纯轻躁狂的患者很少,绝大多数都有抑郁发作的状态。广州市精神病医院情感障碍科副主任徐贵云称,在典型的双相障碍中,躁狂约占10%的时间,抑郁约占30%~40%的时间,在其余相对正常的时间里也有轻度的躁狂和抑郁,情绪总会有一些小波动。在躁狂的状态下,患者可能进行冒险的投资,疯狂投机房产、股票等,历史上一些战争狂人就可能是在躁狂状态下发动战争,造成生灵涂炭。从另一方面看,很多患者是精力充沛、头脑反应灵活、创造性思维发达的天才,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有的人长时间处于轻躁狂的状态,做事容易出成绩,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也不认为自己有病,但他们大多数有转向抑郁的风险,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转,一旦转变就有自杀的风险,因此需要密切监控。

  征兆

  文身太出位警惕双相潜质

  双相障碍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在5%~10%之间,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双相障碍多见于青少年或者中年人,但男女发病率差异不大。徐贵云介绍称,研究发现双相障碍的发病高峰年龄段为15~19岁,40%的患者有家族史。黄俏庭称,孕妇在产前或者产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而产生抑郁,过后也可能被诊断出双相障碍,但女性在更年期出现双向障碍的情况比较少见。

  在诊断上,双相障碍的首次发病多数是抑郁,没有躁狂就没法诊断。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贾艳滨称,一名患者足足抑郁了9年才被诊断双相。徐贵云称,双相障碍越早发病越难诊断,青少年患者的表现不典型,美国的调查发现有70%的患者被误诊,在确诊之前平均经历了5个医生、看了10年。他特别提醒,一半的抑郁症患者有双相障碍的表现,可能不是很典型,时间长可能发展成典型。黄俏庭表示,有的女孩在裸露部位有比较出位的文身,加上生活不检点,就可能有双相障碍或者患此病的潜质。

  治疗

  双相复发三次就要终身服药

  双相障碍可以被焦虑、烦躁引发,导致体内发生生化改变,例如家庭教育要求过分严厉,家长经常否定孩子,还有被领导批评、亲人去世、感情失恋等,均可诱发此病,因此徐贵云认为患者的家人应在家庭内保持宽松的氛围。黄俏庭则认为,双相障碍是大脑的生理功能出现问题,患者的情绪高涨和低落不一定有诱因,所以患者不要以为自己“把问题想通”就能痊愈,而要服药治疗。

  很多双相障碍的患者不愿意吃药治疗,或者难以坚持治疗,因为服药后大脑受到抑制,整个人变得呆呆傻傻。黄俏庭称,那是因为过去的老药有较大副作用,典型的有锥体外系反应,影响到肌肉肌张力,导致患者表情减少、发呆、嗜睡、困倦、无力等,就会让人显得呆呆傻傻,但即便如此亦不会影响智力,有些条件不好的基层医院还在使用;现在的新药副作用较小,治疗不会造成呆傻。医生经常苦口婆心劝患者切莫心怀侥幸,觉得自己的大脑功能好了就自行停药,因为疗程不够可能导致复发,病情的每一次复发都会变得更严重,因为复发意味着脑细胞死亡,死一个就没一个,是不能再生的,大脑功能越来越衰退,复发三次就要终身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