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回升,防蚊灭蚊不放松
发布时间: 2016-03-03 13:50:05 | 来源: 羊城晚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原标题:气温回升,防蚊灭蚊不放松
近日,中国内地发现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春季气温回升,蚊虫增多,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随着气温的上升,虫媒疾病有扩散的风险。寨卡、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高峰期要采取措施防蚊、驱蚊措施。
在省疾控专家看来,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一般症状较轻,2-7天自愈。寨卡病毒感染,临床症状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很类似,发热、皮疹、关节痛、结膜炎,也可出现头痛、肌肉痛、眼后痛、呕吐等症状。
目前最新证据表明,怀孕期间感染寨卡病毒,可能与畸形新生婴儿如小头症、胎儿死亡有关,但传播几率尚不清楚。所以,专家们强调,孕妇(尤其1-3月孕早期)或准备怀孕的女性是寨卡病毒感染高危人群,近期要慎重考虑前往发生疫情国家、地区。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还指出,随着冬去春夏将至,寨卡病毒输入性病例可能陆续有来,防控的关键是市民要积极行动起来,清积水、灭蚊虫。据了解,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主要是伊蚊,伊蚊不但能传播寨卡病毒,它也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一般来说,伊蚊飞行距离100-200米,最远不过500米,所以,其活动范围都不大,通常都会聚集在居民活动区。而且主要孳生在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伊蚊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叮咬人的为雌蚊,一旦吸饱了血,需要休息3天后产卵。这些卵可以在无水情况下存活达一年之久。一旦在有水环境下,只需要少量的死水,这些卵就可发育成幼虫(孑孓)和成蚊。所以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都可能成为伊蚊的良好孳生地。
最后专家提醒,当前南美等地国家流行寨卡病毒病,公众如近期到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旅行,要注意做好防蚊措施,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文/华章 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