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养老产业

找养老床位 不再“打崩头”

发布时间: 2015-10-29 14:39:37   |  来源: 广州日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广州东湖公园,护理员陪着老人做手指操。广州日报记者陈忧子 摄

  十八大以来广州的多项民生事业实现飞跃

  据统计,2014年全年,广州投入医疗救助资金2.25亿元,救助困难人士58.03人次。2015年1~9月,广州投入医疗救助资金1.24亿元,救助困难人士37.22万人次。

  广州日报讯 (记者谭秋明 通讯员印锐)以前,想入住养老院,床位一床难求;一旦得病,最担心因病致贫;即使踏入人生“最后一程”,可能还免不了挨宰一刀。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的民生管理和服务实现飞跃,多项大胆创新,让老百姓治病不愁、养老不愁、安享幸福社区。就连城市里的边缘特殊群体,也享受着阳光生活。

  失独长者享“绿色通道”

  广州是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之一。2014年1月,广州学习港、澳等先进社会管理经验,开创了全国首个公办床位轮候制度。此前,市民想入住公办养老院,床位一床难求,用广州话来说:“时常抢到打崩头。”

  在公办养老床位轮候制度实施之后,空床信息、轮候人员情况、评估进程等,在办事平台上透明化呈现。而且,轮候平台向困难、特殊长者群体开放绿色通道。绿色通道除对民政“兜底”的孤寡、独居、五保、残疾等老年群体开放外,考虑社会现实需求,绿色通道还向失独群体开放。

  此外,广州持续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力度,实施养老机构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公办养老机构“1+5”、“1+6”新建、扩建项目,2013年至今动工兴建床位超过2.38万张。

  全方位兜底杜绝因病致贫

  广州人有一句俗语:“有咩都好,唔好有病!”看病难,看病贵,是都市民生的热点话题。为处置好这件民生大事,广州市不断完善医疗救助保障政策。

  2013年,新修订了户籍居民的医疗救助政策,广州市民每年度最高可享33万元医疗救助,达到全国最高水平。其中,突出了对因病致贫家庭的关注,并出台了具体的救助措施——只要治疗费用达到家庭总资产的六成,即可获得救助。广州市民政局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新政策,有效杜绝因病致贫,确保民生底线。”

  当年,还实施了《广州市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商业保险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实施,投入1500万元为20万困难群众购买商业医保。

  最令市民拍掌称快的是,广州市实现了医疗救助全市统筹,依托现有的医疗救助服务中心信息平台,已经通过审核并获得身份标识的受助群体,已经实现了医药费即时减免。

  近期,广州市启动了来穗务工人员子女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项目,为14岁以下身患重大疾病的来穗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医疗救助,是国内慈善救助政策重大突破,率先打破户籍限制开展慈善紧急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