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疾病预防

白露养生 预防秋燥正合时

发布时间: 2015-09-08 15:33:54   |  来源: 广州日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明天(8)进入白露节气。中医将秋季分为初秋、中秋和晚秋,“白露”标志着炎热的夏天将过,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进入了中医秋季养生的“中秋”时期。心脑血管病、过敏性疾病、“秋燥”相关症状容易找上门来,心情上也容易受到悲观情绪的影响。如何应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副主任中医师邓聪为大家支招。

  昼夜温差大 预防血压升高心脑血管病

  进入白露,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就容易伤风感冒;同时,许多旧病,如慢性肺病、胃病、骨关节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也易复发。邓聪特别提醒抵抗力不佳的中老年人,这个时期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护,以免早晚低温下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白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人们常感觉很“干”,出现口鼻干燥、嘴唇干裂、咽燥干咳、皮肤紧巴巴、大便秘结等“秋燥”症状,严重的还会鼻出血、皮肤皲裂脱屑、肛裂等,老年人尤其多发。此时要注意防燥,室内保持一定湿度,合理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并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适当多吃润燥滋阴的食材。

  同时,由于白露时节,空气湿度相对小,浮尘微粒相对多,造成过敏原增加,是过敏性鼻炎、哮喘和秋季花粉症等的高发季节。此时,过敏体质的人群要做好积极的预防,注意避开花粉、尘螨、动物皮毛、虾蟹等过敏原,加强身体锻炼,早晚不要受凉。

  邓聪还介绍,古语有云:“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白露节气极易发生急性胃肠炎,出现胃痛、腹痛、呕吐、腹泻等,这多因脾胃受寒引起的。所以,白露要防脾胃受寒,衣着以“不露”为原则,不可赤膊贪凉,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并少吃生冷食物。

  秋意易生悲 登高望远锻炼又解忧

  白露后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较大,早晚应注意适时添衣,避免受凉,尤其是年老体弱之人。但添衣不宜太多太快,以自身感觉不寒为宜,可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邓聪指出,“秋冻”使人体适当接受耐寒训练,可提高机体抵抗力,对安度冬季有益。想增强体质,市民不防从白露开始坚持早晚用冷水洗脸、洗手、漱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白露时节过后,日照减少,叶落风起,所谓“秋风秋雨愁煞人”,很容易让人出现消沉的情绪。中医认为,肺应秋,在志为悲,容易产生“悲秋”。因此,应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同时,应适当调整起居时间,早睡早起,“早点睡觉,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点起床,可以使体内的阳气更加舒畅。”邓聪说。

  白露时早晚天气变得凉爽,与闷热的夏季相比更适合运动,运动量及强度可适当比夏天增加,但不能出汗太多,或过度疲倦。此时,可选择慢跑、爬山、踢毽子、太极拳等方式进行运动。邓聪表示,其中最适宜的运动莫过于登山,在晴朗的日子里,登高望远,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使自己身心愉悦,心旷神怡,既锻炼了身体,又排解了秋愁。

  饮食防秋燥 多吃富含维生素食物

  白露节气,天气将开始变得更加的干燥,燥邪伤人,耗伤津液,很容易让人出现一系列的“秋燥”症状,邓聪表示,此时开始预防“秋燥”事不宜迟,“润其燥”是白露节气的养生大法。饮食宜遵照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原则,可多选择富含维生素类食材,如胡萝卜、秋梨、芝麻、木耳、广柑、柿子等。秋藕、莲子、菱角、甘蔗等当季食材也是不错的选择,有生津、清除燥热的作用。药膳方面以润肺化痰为宜,可适当选用如银耳、百合、银杏、麦冬、川贝、沙参、玉竹、杏仁等,并可酌情配合一些益气滋阴的中药,如人参、西洋参、石斛等。

  白露时节,还比较炎热,一般不必大补,即使身体虚弱,需要服用补药,也最好选用平补之品。所谓“平补”,主要指“补而不峻”、“不燥不腻”。如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可服食莲子、芡实、山药、扁豆、红枣等,这些食材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并都具有健补脾胃的功效。 (广州日报记者伍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