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心脑血管

笑不出来、举不起手 警惕急性脑梗死

发布时间: 2015-09-01 15:09:51   |  来源: 广州日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脑梗死、脑出血这些病离我们不是很远,一旦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就要警惕。

  医学指导/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新通教授

  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大致死疾病,全球第二大致死性疾病。其中大动脉急性闭塞引起的卒中约占所有脑卒中的五分之一,而且因为过去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达70%~90%,所以被认为是“杀手”中的“杀手”。

  你知道吗?广东已经有临床医学团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了“多模式桥接治疗” 联合标准药物治疗脑梗死,可让脑梗患者血管再通率达到96%,有效降低了大动脉闭塞卒中的死亡率。

  病例:

  突发脑梗

  8小时内成功机械取栓

  祝阿姨7月初开始晨起时出现头晕,看东西也比较模糊,严重时还有视物重影,连续3天每次持续几个小时就又恢复了正常。因为感觉平时没什么问题,她也就没有当一回事。7月26日下午,她突然感觉左侧肢体乏力,“整个左边都不听使唤了”。急忙给家里人打了电话,电话都没打完,“很快连话都说不出了”,祝阿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觉得不可思议。

  等祝阿姨被送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不仅左半边身子动不了,不能行走、不能说话,整个人都开始“晕晕乎乎”。急查头颅CT提示“右侧颞枕叶交界处低密度影,考虑脑梗死”,这个时候已经离祝阿姨起病过了差不多7个小时,“再不通血管,人就非常危险了”,神经内科主任刘新通决定立即进行动脉取栓手术。

  在介入手术中,全脑血管造影显示,祝阿姨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随即做了取栓开通。半个多小时后,局部麻醉的祝阿姨在床上就说:“我的手有力量了!我口渴,我要喝水!”祝阿姨目前术后说话清楚,可以自行走动,恢复良好。

  创新:“多模式桥接治疗”让脑梗血管再通率达96%

  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大致死疾病,但是传统的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主要局限于静脉溶栓。临床研究表明,对大动脉急性闭塞的卒中患者,于发病4.5小时内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的成功率非常低,仅为4%~9%,“关键的是高达90%患者到院就诊时早已超过静脉溶栓的时间窗,这个时间再进行静脉溶栓会明显增加患者颅内出血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刘新通感叹。

  针对这一困境,刘新通率领的脑血管团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了“多模式桥接治疗”联合标准药物治疗脑梗死,根据发病时间、病变责任血管及发病机制,选择不同的策略组合,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碎栓等。

  刘新通介绍,最新的随机双盲研究发现,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患者采用多模式桥接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碎栓等)联合标准药物治疗,其国际公认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该脑血管团队开展该项技术4年来,目前该项治疗技术已达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救治大动脉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就达到50余例,血管再通率达到了96%,“死亡率比过去降低了近一半,更可喜的是改变了过去卒中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差的状况,其中约53%的患者经这种方式治疗后生活可以完全自理”,刘新通强调。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