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最新报道

糖友“控糖”莫忘降血脂保肝肾

发布时间: 2015-08-31 15:20:21   |  来源: 扬子晚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从30年前平均0.67%上升至11.6%。8月27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CSE)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在南京举行,全国各地的内分泌科专家汇聚南京。而糖尿病人的自我管理,是专家们讨论的热点。

  糖尿病患者,更要管住“坏胆固醇”

  “当人们谈到糖尿病并发症的时候,一般会想起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 江苏省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朱大龙教授告诉记者,“事实上,很多患者本人和家属都没有意识到,在糖尿病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是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并发症。在医学上,这叫做ASCVD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约7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是被ASCVD并发症夺去生命。”朱大龙教授打了个比方,当高血糖这个“先头部队”破坏了人体血管内皮的保护层,血管壁等于“城门洞开”,此时血液中过多的“坏胆固醇”就会透过被破坏的血管内皮,逐步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形成斑块,最终引发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危及患者生命。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降低“坏胆固醇”(LDL-C)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而他汀类药物是降低“坏胆固醇”的首选药物。

  糖尿病用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糖尿病会影响患者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血管,引起多种器官受累,其中肝肾的受损问题常常在“无声无息”中进展。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内分泌科邹大进教授说,我国患者肝肾疾病患病率高,6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肾病,75.18%的患者合并肝功能受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陈璐璐教授告诉记者,由糖尿病引起的肾损伤已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易合并多种疾病、需联合用药。这会造成药物间相互作用,加剧老年患者的肝肾重负;另外,多数口服降糖药要经过肝脏代谢及肾脏清除。一旦肝肾受损,低血糖等不良反应会增加。”陈璐璐教授指出,肝肾损伤患者用药时,会面临剂量难调整、效果难测等状况,而且,一旦出现肝肾受损,很多口服降糖药就不能用了。

  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早期就应重视预防肾功能受损,尽量选择不经肾脏代谢的药物。以我国已经上市的新型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为例,其主要通过胆汁和肠道以原型形式代谢。

  此外,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每年至少定期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如果出现眼睑、下肢浮肿等典型肾损害症状,应尽快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清淡、少盐饮食,每天摄入的蛋白量应为每公斤体重0.6克到0.8克。

  使用APP自我管理,也需定期复诊

  最近,丁香园最新发布了中国首个《糖尿病医患沟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内分泌科医生诊治一位门诊患者平均时间为10分钟/次,住院患者15分钟/天。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内分泌科邹大进教授直言不讳,“一方面,我国医生接诊的患者量巨大,分配到每个患者的时间有限,医患沟通成本非常高。另一方面,患者的疾病管理意识有限,又以老人为主,治疗依从性很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主任郭晓蕙教授告诉记者,糖尿病管理的“五驾马车”中,在医院里只能做到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的一部分,血糖监测、饮食疗法、运动疗法都是在院外完成。“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控制达标率仅为26%,究其原因,大部分患者很难贯彻医生的饮食、运动和治疗方案,缺乏和医生沟通。”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针对糖尿病开发的监测软件已有100多款。

  最近“中国糖尿病新技术自我管理模式调研”在南京启动, 目的就是进一步摸索智能化工具,在糖尿病教育管理中应用的综合价值。启动仪式上,一种名为“深敏血糖”的个体化控糖支持系统也正式上市,它包含一个APP软件和血糖仪,可以记录血糖测量、服药、饮食、运动等自身管理情况,提供个性化管理方案。

  专家表示,智能软件的推出的确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为糖尿病人的自我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但是,目前各种APP软件都无法取代医生。

  “糖尿病患者强调的是个体化的治疗,比如同样的空腹血糖指标,性别不同、BMI指数不同等等,对病人的干预是不一样的;另外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医生熟知很多老病号的情况,这是智能软件不能替代的。”所以专家提醒,患者在利用各类软件“自我管理”时,也应定期到医院寻找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血糖监测。

  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