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发病率走高 专家详解动粥疾病治疗误区
发布时间: 2015-05-13 10:10:17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在第五届“5·18血管健康日”来临之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高聪教授12日接受采访时称,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日趋走高,动粥疾病等高危人群更应实施干预,保护血管健康。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动脉粥状硬化(动粥疾病)这个词可能显得生僻,但其实普通公众所知的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都属于动粥疾病范畴;据了解,我国动粥疾病已成为超过癌症、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据介绍,正常的动脉内壁光滑、坚实而富有弹性,而发生粥样硬化后的动脉,由于血脂沉积于动脉内膜,内膜纤维化,形成粥样斑块,血管壁也随之增厚、僵硬、钙化,这个过程即俗称的“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会逐渐阻塞血管,使血流变慢,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中风,危及生命。
高聪教授介绍,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在她的接诊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患者出现动粥疾病,包括:冠心病、发生过心梗、缺血性脑卒中、有糖尿病的以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等的这类人群,是动粥疾病的高危和极高危人群,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极高危和高危人群。
以往动粥疾病往往被视为老人病,高聪教授表示,这是一个误区,根据她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动粥疾病正有年轻化的趋势,她接触到的40岁以下的病例也有不少,因此年轻人并不能忽视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适当的药物治疗,被高聪视为是治疗动粥疾病的两大要素。高聪介绍,愉快的心情、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这是人们想保持健康的四大基石;对于动粥疾病患者,除了这些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外,还必须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
高聪教授建议,人们应积极检查胆固醇。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而4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都进行检测;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量1次血脂。
对于高危患者来说,高聪建议应坚持他汀治疗。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管理的基石,能够减少主要血管事件,例如死亡、心肌梗死和中风的疗效已超越所有其他类调脂药物。
有不少动粥疾病的高危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服药一段时间后胆固醇就开始下降到正常值范围内,然后往往拒绝继续服药,高聪称,这也是一大误区,他汀药物的治疗不仅仅可以降低胆固醇的数量,还能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只有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服药,才能更有效地保证健康,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