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健康小妙招

一日三次吃药

发布时间: 2015-05-03 08:27:02   |  来源: 宁夏健康网   |  责任编辑: 郭洪涛

  我们小时候估计都做过这样一道蹊跷的数学题:一个大水缸,一个管子往里放水,一个管子往外排水。怎样才能保持水缸中的水既满当,又不溢出?

  「怎么会有人这样子往水缸里放水啊!这不脑子有问题么?」小时候总是这样想。

  不过,当我后来念书念到「药物代谢动力学」这门课程的时候,突然明白了出题人的良苦用心。

  这,就是一个简单化的人体用药模型。

  药为什么不能一次「吃饱」?

  上述水缸模型中,水缸就相当于人体;水缸里的水,就相当于体内的药物。我们生病后,体内需要一定量的药物来治病,但药量又不能太多,否则可能会引起中毒。也就是说,人体这个「水缸」内,要保持有水,但又不能溢出。

  我们服药的过程,就相当于往水缸中放水。而同时,服药后我们会通过排尿、排汗等过程,不断地把体内的药排出体外,就如同往外排水的排水管。

  一般来说,人体内「排水管」的排量是相对固定的。不同的人可能因为体质、基因等因素,药物消化、排泄速度不同,但差别不会太大,因此大部分药物针对成年人都有一个固定的剂量。但儿童的「排水管」比成人更细,因此,儿童用药需要使用儿科专用药,实在没有,可遵医嘱将成人药减量,如此才能避免药从这个「小型水缸」中溢出。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为何药物不能一顿吃饱了。

  如果往水缸里猛放药水,但排水管又只能慢慢排药水,那水缸里的药水就会溢出来。这就很糟糕了。比如有的人一下把三顿,甚至更多顿全吃了,超出了安全范围甚至达到中毒剂量,最终只能去医院洗胃。惨哉。

  当然也不能吃一顿停一顿,因为,水缸里的药水不维持在一定的水位,是达不到治疗效果的。

  一天三次的正确吃法

  怎样才是刚刚好?

  理想的状态当然是进水和排水的速度都一样。我们每分钟排出多少药水,那就放多少药水进去,保持一个稳定的水平。但这是「理想」状态,我们能随时随地都往嘴里不停地塞药片儿吗?显然不能。

  所以我们只能一次性口服略大剂量的一片或几片药,相当于往水缸里倒入一大桶药水,等排水管把这一大桶药水排得差不多了,又再服一次药。这样才能保持水缸里始终有水,药物起到应有的治疗作用。

  这就是药物得分一日三次的原因。

  一日三次是指一个白天分三段么?

  答案显然不是。夜晚睡着之后,我们的排水管依然在活动,只是活动得相对慢一些。所以,严格来讲,「一日三次」是将 24 小时平均分割,每 8 个小时服一次药。

  非要「一日三次」不可吗?

  有人可能会说,那为什么不「一日四次」,「一日五次」呢?

  从理论上来讲,把一天的剂量分割成十份后,「一日十次」当然效果更好。但是,显然我们没办法半夜爬起来吃药啊!

  因此,「一日三次」是充分考虑了药物作用与人体习惯后的平衡结果。大部分药物的剂量也按照一日三次来设计。就像一日三餐一样,既不会影响你太多时间,又相对合理。

  有些贪睡的人可能很难严格按照 8 小时服药一次。这意味着晚上捱到十二点服药后,早上八点又要准时起床服药(而有些药物还不能空腹服用)。其实,考虑到入眠后人体代谢速度变慢,排水管放药水的速度有所降低,因此夜晚这一段的间隔可以比 8 小时略长一些,而相应白天的间隔可以略短一些。

  也确实有些药不需要「一日三次」

  好在科学在不断进步,很多药物生产者考虑到让药物缓慢地在人体里释放,于是出现了缓释制剂,也就是广告中说「一天一片儿」的药物。

  其作用机理如同在进水管上装了个阀门,把每天的剂量通过阀门慢慢流入水缸中。这样一来,就不需要纠结一日三次问题了,每 24 小时吃一次药就行。

  必须要说明的是,本文为了便于理解所提出的「水缸模型」,只是一个较为形象的比喻。真正的药物代谢模型有许多种,远远不止水缸数学题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