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独家播报

京津冀医疗协作,不只要“热闹”

发布时间: 2015-03-31 10:16:14   |  来源: 新京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突破口”之一,从去年开始,京津冀医疗、健康一体化也迈出实质步伐。三地卫生计生委探索医生跨省多点执业试点和新农合跨省结算试点,同步推进京津冀在医疗技术、卫生应急、疾病防控等层面的互联互通。

  2015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也初步拟定京津冀医疗健康协作规划,包括签订京张(家口)、京曹(妃甸)对口合作框架协议,做好朝阳医院、天坛医院、肿瘤医院与燕达医院,儿童医院与保定市儿童医院,积水潭医院与崇礼县人民医院等协同发展合作项目。适应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转变需求,谋划在天津河北共建一批高水平的护理、康复医院。

  3月7日,新京报、腾讯大燕网联合举办京津冀医疗协作圆桌论坛,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京、冀两地办医者,共商三地医疗健康服务均质化之道。

  一体化目标

  京津冀卫生服务水平逐步均质化

  新京报:三地人均期望寿命、医疗水平差异尚大,该如何从实际出发,确定京津冀医疗健康一体化的目标?

方来英,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

  方来英:京津冀之间的医疗卫生合作,首先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这跟我们过去谈的支援、技术合作不一样,也不是单纯几家医院的外迁。我们要考虑今后三地的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群众健康水平要逐步实现均质化。

  怎么搞京津冀医疗一体化?我想要围绕着这样三句话:一是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三地要协调;二是三地的医疗卫生发展规划要能对接;三是医疗、健康服务的水平,居民健康水平要逐步均质化。

  京冀两地的卫生计生部门已围绕这样三句话做了一些工作,包括医疗卫生规划的对接;具体单位的合作,不仅是医院,还包括疾控中心、应急等多方面的合作;还有就是广泛的资本合作,医生护士等人力资源的合作。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