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寻患儿”背后的医患和谐样本
发布时间: 2015-02-05 10:17:54 | 来源: 光明网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2月2日晚,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一位儿科医生将一个11个月小孩的退烧药剂量配成了10岁小孩的。只知道孩子名字,其他信息一概没有。当事医生报警求助,3日上午7点,当事医生通过孩子接种疫苗时留下的详细信息找到了孩子父母。一场11个小时的寻人接力终于告一段落,所幸孩子没吃药。(2月4日《扬子晚报》)
医生在为患者开处方的过程中,不管是开错了药还是弄错了剂量,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极有可能造成医疗事故,引发医患纠纷。所以即便这件事没有引发严重后果,但仍旧是对当事医生和医院的一个深刻教训,应该被认真汲取。
而在我看来,不管是当事医生还是患儿的父母以及当地的派出所等部门,在事发之后的应对策略和反应,才是本起事件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当事医生在发现开给患儿的药品弄错剂量之后,高度重视,遍寻无果之后只好报警求助。虽然此举是医生对自己所犯错误的一种积极纠正,但也体现了医者对患者的一种高度责任感,毕竟在事发之后医生向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过询问,得到的答复是超量服用没有太大副作用,不会带来严重后果,但医生本着为患者负责的态度,还是通过其他方式联系上了患儿父母。
同样值得称道的还有患儿的父母。首先他们拿到医生开具的药品之后没有马上给孩子服用,而是仔细阅读了药品说明书,所以才发现了医生所给的药品剂量存在问题。这无疑是一种值得高度肯定的好习惯,等于是给患儿的服药安全加了一层双保险,值得其他患者借鉴学习。其次,他们在发现药品剂量错误之后,既没有上医院去找医生“算账”,在医生主动找上门来之后,也没有任何的埋怨与责怪,反而在得知医生为了寻找他们想尽办法,不惜报警求助之后,对医生的负责态度深表感激与感动。
如果说医生想尽办法寻找患者是为了纠正错误,为了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负责,那么患儿父母所表现出来的宽容与大度,就是对医生的一种理解。医者对患者负责,患者对医者理解,这正是解决当前紧张医患关系最为关键的那把钥匙。
我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在人声嘈杂,患儿哭闹的医院儿科,导致医生犯错的概率就会更高。正如患儿父母所说,当时医生的诊室人满为患,还有情况紧急的患儿需要救助,医生实在太忙了,所以才会“忙中出错”。
医患关系的和谐健康,确实需要法律与制度的保障,但同样离不开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离不开“中国好医生”和“中国好患者”。发生在苏州的这起事件,完全可以看做是一个医患和谐的样本,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而作为网友,也不要再肆意炒作《儿科医生开错药……》这样的网络新闻,多向新闻中的患儿家属学习,也给当事医院和医生更多宽容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