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刮痧治疗乳腺增生
发布时间: 2015-01-28 09:11:30 | 来源: 半月谈 | 责任编辑: 郭洪涛
乳腺增生是现代女性极为常见而又难以启齿的隐证。这部分女性很多还伴有月经异常。乳腺增生在中医上又称为乳癖,是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为主要表现的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乳房肿块常为多发性,单侧或双侧性。以外上象限多见,且大小、质地亦常随月经呈周期性变化,月经前期肿块增大,质地较硬,月经后肿块缩小,质韧而不硬。此外,本病常伴月经失调、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常常在精神紧张、劳累后加重。
中医多将乳腺增生分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以及冲任失调三个证型,刮痧时若能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治疗,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肝郁气滞:
主症:①乳房胀痛、窜痛;②乳房疼痛和(或)肿块与月经、情绪变化相关;③烦躁易怒;④两胁胀满。次症:①肿块呈单一片状,质软,触痛明显;②多发于青年女性;③月经失调,或痛经;④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具3项主症或2项主症加2项次症即可辨证为肝郁气滞型。
治疗时以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为主。刮痧时以着重刮拭肝经、脾经以及相对应的局部经络穴位为主。多选用肩背部的肩井、天宗以及小腿的肝经、脾经经穴。重点以刮拭乳房对应的肩背为主,肩井和天宗穴以中度力度刮拭3~5分钟,出痧为度。然后刮拭腿内侧的肝经至行间、太冲穴,轻刮3分钟,出痧为度。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简便取法:正坐位,当大椎穴(督脉)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天宗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取穴手法:上半身保持直立,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手指自然垂直,中指指尖所碰触之处就是天宗穴。行间在第一、第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2.痰瘀互结:
主症:①乳房刺痛;②肿块呈多样性,边界不清,质韧;③舌暗红或青紫或舌边尖有瘀斑,或舌下脉络粗胀、青紫。次症:①乳房胀痛和(或)肿块与月经、情绪不甚相关;②月经衍期,行经不畅或伴有瘀块;舌苔腻,脉涩、弦或滑。具3项主症或2项主症加2项次症即可诊断。
治疗时以祛痰化瘀、散结止痛为主,重点刮拭脾经、胃经为主,脾胃不运,化生痰湿,因此健脾和胃才能祛瘀化痰。治疗时刮拭腿内侧脾经以及外侧胃经为主,重点刮拭血海、阴陵泉、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丰隆等穴位为主,出痧为度。
3.冲任失调:
主症:①乳房疼痛症状较轻,或无疼痛;②腰膝酸软或伴足跟疼痛;③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行经天数短暂或淋漓不尽,或闭经。次症:①多发于中年以上女性;②头晕耳鸣;③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
治疗时以调补冲任,养血止痛为主。刮拭任脉、带脉以及肾经为主,重点刮拭膻中、太溪等穴位为主,出痧为度。膻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若无法确认自己的证型,可整体刮痧,也有效果。刮拭时,先刮肩部肩井、背部天宗,然后刮胸部膻中,再刮前臂外关,刮下肢外侧丰隆,刮太溪及重刮足背行间、侠溪。刮拭方法为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背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分别刮拭肩部肩井穴和背部天宗穴,出痧。然后刮拭胸部正中线膻中穴,用刮板角部,不宜重刮,30次,出痧为度。再重刮上肢外侧外关穴,30次,出痧为度。之后刮下肢外侧丰隆穴和足部太溪穴,各30次,可不出痧。最后重刮足背部行间、侠溪穴,出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