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让学生“动”起来
数学课变得更精彩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南大街小学数学教育实践

发布时间: 2015-01-09 10:10:08   |  来源: 健康中国河北   |  责任编辑: 张永生

  中国网健康频道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南大街小学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小组”研讨合作学习,让学生都“动”起来了,这就让呆板的数学课堂,变得越来越精彩。“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的策略。

  一、数学课堂的“小组”研讨,“让每个脑筋动起来”。

  我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营造思考的空间。任思维驰骋,任想象放飞。

  1、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2、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开放性练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学生一知半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练习,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开展合作练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讨论的合作意识可能不强,这时教师可以加强指导,并安排特定的时间,有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练习的意识,实施新课程以后,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讨论题,作为合作练习的素材,这样,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学到别人的好思维,好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观点,发挥想象,互相启发,共同发展。3、合作评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在合作评价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本小组每个同学的发言,概括别人发言的要点,经过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二、让学生从“动”中“学”上升到“悟”和“行”。

  只有让学生从动中“学”上升到“悟”和“行”,才能达到“动”的最高境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重心”应实现三个转移:一是由“教”向“学”转移,在重视教法研究的基础上,重视学法的研究;二是由“学”向“悟”转移。因为文化知识可以通过“教”和“学”获得。而文化素质却只能通过学生的“悟”才能获得:三是由“悟”向“行”转移,这是因为实践出真知,只有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也不能满足于教师不停地问,学生被动地答的“满堂问”。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其实整堂课中,如果学生没有一点疑问,没有提出一个问题,这样的课不能算是一节好课。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提出的问题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容易暴露教学中的缺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更何况,如今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异常广阔。学习日渐社会化。学生在某一方面通过较多的学习积累。超过教师的想象也足常有之事,因此,”动”起来的学生中应当包括对教师、甚至对教材产生质疑的学生;“活”起来的课堂上。应当容纳学生质疑、反问、争论的声音,我以为这才是“让学生动起来”的最高境界。

  三、让学生“动”起来,教师课上做好导演课下做足功课。

  数学老师不愿意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原因,是怕学生乱,怕课堂乱,实质上是教师缺乏经验,怕放得出去收不会来。课堂让学生“动”起来,就要求教师做个好“导演”,备课时必须做够功课,课堂上才能够收放自如。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法。但是在组织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该给学生引导的一定要“引导”,该给学生讲解的一定要“讲解”,不能教师游离教学目标。脱离文本,让学生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去“探究”、“发散”。教师对学生可以“放手”但不能“放任”。让课堂“活”起来。其实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点和目的的观念,在潜心研究本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做到以下4点。一要加强课堂教学中的管理,包括时间分配上的管理。学习内容方面的管理。特别是教学的目标管理。二要设计出内容有意义、思维含量高、并且有讨论价值的问题。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学生认真地观察、实验,大胆地猜想、验证、表达。三要走下讲台倾听学生心声。与学生平等交流,关注学生思考了什么。体验了什么,感悟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以便及时调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四要在课堂评价中的注意导向。抓住主流。突出教育性。不能以含糊不清、是非不明的语言,滥用表扬激励,以此“捧杀”学生。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重视学生的智慧生成,让学生说说思维过程“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这样理解?”在说的过程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评价,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给予肯定和指导。让学生在和谐的“思维场”中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让每一个孩子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参与和成功的快乐,也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一种“动”。我们就会常常发现,“让每个脑筋都动起来”的课堂更精彩。(张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