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爱与担当
——献给河北医大一院儿科的医生和护士

发布时间: 2014-12-19 15:36:19   |  来源: 健康中国河北   |  责任编辑: 张永生

  中国网健康中国讯(王科)今年干燥的暖冬、连续的雾霾,使得病毒、细菌猖狂作怪,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越来越多。河北医大一院儿科的门诊量连续两、三个月了一直在急剧增加。输液室的20把椅子,3张病床,远远不能满足输液患儿的需求,就连候诊大厅都是看病输液的孩子和家长,每天的输液量都在150~170人次。

  处在这样一个哭声不断、繁杂狭小空间、患儿病情万变的环境下,儿科的医生和护士们承受着莫大的身心压力。

儿科陈宝昌主任在新生儿室查房

  已是中午1点45分,陈宝昌主任的专家诊室外还有十来个孩子家长等待着。陈主任上午已诊治了80多个孩子,他滴水未进,午饭还没顾上吃,仍在耐心地问诊、查体、开药……为了能够坚持下午的工作,他只能利用不到10分钟的时间把午饭吃完。午饭是头天晚上做出来的,用微波炉热一下,便狼吞虎咽地吃下去。门诊距食堂二、三百米的距离,他都觉得把时间浪费在路上、买饭上简直是奢侈!杯子里的水是早晨一来就倒上的,他顾不上喝,也不敢喝,怕是喝了会去卫生间,耽误患儿的时间。水也只有半杯,这倒半杯水的经验还是慢慢总结出来的,刚开始,中午倒的热水,都等不到晾到能喝就又开始看病,实在没办法才想出了这个招。早晨倒上水先晾着,中午加上点儿热水就能喝,不凉也不热,刚刚好。

  陈宝昌主任一、三、五、日全天的专家门诊,一出就是一整天,为了减少去卫生间的次数,每次出门诊,他早晨只喝一小碗粥。从早晨8点到晚上8点,等最后一个患儿检查结果出来了,取上药了,输上液了,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诊室,有时还需要到病房查看危重患儿。长期超负荷工作,他的肩膀与右手僵硬,指关节疼痛,实在难忍时他只能使劲地转转手指缓解一下继续工作。最多时他一天看过128个患儿,包括抢救了4个高热惊厥的、两个输液反应的、还有一个突然晕厥的家长,中午还跑到急诊科去做了一个会诊。

  象陈宝昌主任这样忙忙忙碌碌工作的何止一个!任常军副主任、郝玲副主任轮流出专家门诊,都是人满为患。两个医生轮流上夜班,从头天晚上6点到第二天中午12点,一般都要诊治60多个患儿,有时甚至100多个,工作量之大、身体状况难以想象!

  还有门诊的护士,一天平均为160多个孩子穿刺输液,还有抽血、灌肠、打针、收费、核对医嘱、清点药品……这些工作都是仅有的3个儿科护士来完成的。多亏还有4个轮转护士、4个实习护士帮忙换液体、配药。褚丽敏护士发着高烧坚持上班,一个上午就为100多个孩子扎针,扎完抱走一个送来一个,她头都来不及抬一下。长期一个姿势,她得了美尼尔综合症,犯了颈椎病,头晕、恶心,有时忍不住呕吐,吐完了再接着给孩子扎针。还有王敬、邓永敏也有程度不同的颈椎病和腰椎病,没时间去看医生,只有在中午吃饭的时间去中医科做牵引。

  来院看病的大都是发热的患儿,有的高烧39到40℃,家长们都着急想极早看上医生。为了维持良好的就诊秩序,为了不使孩子们交叉感染,导医护士李娟根据病情叫号就诊,有时遇到不讲理的家长会遭遇挨骂甚至动粗,她都是默默承受着,耐心劝慰着。

  病房更是繁忙。新生儿18张床,普儿病房20张床,远远不能满足住院患儿的需要,有的家长常常骂人、发飙。夜间病区还要接收门、急诊的输液患儿,少则10几个,多则20多个。由于病房隔音效果差,孩子的哭闹声、家长的嘈杂声严重影响住院患儿和医护人员休息。总住院程思思长期在医院值班,没法休息,刚刚30多岁的她,失眠、血压高,只有靠药物来解决问题。

 儿科护士长高静为新生儿做护理

  25个护士分布在新生儿室、普儿病房、门诊早教、门诊输液室4个位置,本来就紧张的情况下4个护士病倒了,有的住院治疗,有的门诊治疗,导致工作量成倍增加,上班的护士也一个接一个地病倒了!“高老师,王慧也发烧了!”, “高老师,立娜姐咳嗽得厉害!”,“高老师,王磊、小焦、亚青也病了!孩子老人也病了!” “高老师,小谷发烧了,让她上病房的班谁去新生儿室上啊?”……一个接一个向护士长高静告急的消息使得护士长也着急,护士长哪知道有谁没有感冒没有发烧,有谁能去新生儿室上班呢?严少华的孩子刚刚七个月,还在哺乳期,主动跟护士长说:“高老师,大家都病了,现在又要三甲复审,我不给孩子喂奶了,您看着给我安排吧!我身体壮,多加班没事!” 就这样,为了科里的工作,她把喂奶的时间取消了,从早晨7点40到科里一直干到晚上6点回家。两周下来,她的孩子高烧39度!婆婆让她休一天,被她婉言拒绝了。她说“科里的孩子更需要我。”顾不上管孩子,她只有给爱人打电话指导用药,直到有一天自己也发起了烧,本来乐观的她蔫蔫地站在一旁,满脸烧得通红,眼里含着泪。王磊护士悄悄告诉高静护士长“少华也发烧了!”亚青的婆婆心脏不好,年纪又大了,孩子病了常常因记不住而给喂错药。父亲骨折做手术,她一个班也没耽误,爱人、姐妹轮流照顾老人,她含着眼泪说:“我欠家里的太多太多了!”……

  新生儿室的护士姐妹们要担当起妈妈和护士的双重角色,除了为患儿做雾化、拍背、吸痰、抽血、输液外,还要给孩子喂奶、喂药、称体重、洗澡、换尿布……事无巨细,反反复复,繁琐至极,这些护士们都能做到细心、耐心、周到,十几个小时下来,腿肿了、腰直不起来了、嗓子也要冒烟了……为了科室的工作正常运行,他们仍然坚持着!她们见到护士长,都会说:“高老师,来,抱抱!”“高老师,真的是太累了!”依偎在护士长的怀里她们都会情不自禁放声痛哭。哭完了,释然了,再继续自己的工作。

  三甲复审在即,科室护士又健康危机,护士长深感肩上的责任更大了,需要规范、整顿、学习的内容太多了。繁杂的临床工作、生病的护士已经快使她们崩溃了,怎么办?如何应对三甲复审?护士长紧急召开会议,大家共同商议办法。大家回顾2010年三甲初审阶段,大家铆足了劲儿地干,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护理专家的高度赞扬!儿科护士长先让大家说说自己的身体情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大家一个个拖着浓重的鼻音发表意见:“高老师,咱们大家都病了,可是咱们不能不收病人,那么多孩子怎么办啊?”“三甲复审我们绝对不能掉链子!虽然护理部克服重重困难支持了我们6个轮转护士,但是关键操作肯定得是儿科护士亲自做,夜班得是咱们自己上,每人都尽力加班吧。”“谁要是实在顶不住就先缓缓,不能再倒下一个了!”“高老师身体一直不好,大把大把地吃药,天天这么没白天没黑夜加班加点的,操这么多心,您可不能倒下啊!”就这样,她们把整理资料、规范标识、核对药物、参加培训、落实各个部门安排的任务等工作分配下来,自己抽时间加班,有条不紊地一点点落实……护士长把2010年三甲检查时和专家的合影摆放在护理站,以此鼓励大家:调整、坚持、做好、必胜!

 核对药物配液的护士

  每每提到这些护士,护士长总是哽咽着:“我不能倒下,我要坚强,关键时刻,护士姐妹们需要我!”她告诉姐妹们:有困难及时说,不要闷在心里,把苦水倒出来,轻装上阵!医院各部门非常理解和支持我们!我们有坚强的后盾!在这个特殊时期,有苦水憋在心里会出问题,到处发牢骚会把怨气放大,从而形成负能量。我们要把“三甲复审”做为促使我们成长的基石,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我们一定要克服困难,坚持就是胜利!大家互相鼓励,共同度过特殊时期,迎接三甲复审的那一天。

  高静护士长还苦中作乐,改了几句幽默的歌词:“四年等一回,等一回啊~~/四年等一回,我无悔啊~~/是谁在耳边说,信念永不变!/只为这一句,啊哈~~ 三甲也无怨!/身疲惫,心也累噫~~/梦流程,呓预案噫~~/三甲让我快成长!/我情愿为你舍弃休息睡眠/啊~~啊~~啊~~

  这就是我们的儿科医生!这就是我们的儿科护士!他们是医大一院医生、护士的缩影!从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是那份对患者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热情,是对医大一院的一片深情!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医院的希望和美好的明天!

  河北医大一院 印素萍 供稿

  后记:

  一天,接到院长电话,说是儿科的门诊量太大,医护人员挺辛苦,让我去看看,写写他们的事儿,帮着宣传一下。其实早在一周前河北日报的张老师跟过陈主任出了半天门诊,我也曾亲历儿科医护人员的辛劳。只是忙于三甲复审的准备工作,把写的念头放了下来。院长指示后的次日,就和高静护士长、陈宝昌主任聊了聊,并提着相机记录下医护人员繁忙的身影。在采访的过程中写的过程中深深地被他们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所感染所感动,也几经含泪顿笔写不下去。写完后放在了医院的内网、外网上,没想到短短几天时间点击里超高,几近两千(内网只能医院的机子看到),儿科的反响很大,觉得很受鼓舞,也觉得医院一直关注着他们也使他们很受感动。院长也在回复我的短信中提到,宣传鼓励传播正能量,是宣传部重要工作内容,觉得很好,并希望我们继续努力。我坚信今后只要有时间我也会不负众望,用我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下身边医护人员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