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执业医师“缺岗” 助理医师“偷偷”行医
发布时间: 2014-11-25 13:46:58 | 来源: 广西新闻网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来宾城区医疗布局调整现“阵痛”现象—
执业医师“缺岗” 助理医师“偷偷”行医
11月19日,记者从来宾市兴宾区卫生监督所了解到:今年以来,来宾城区有两家个体门诊,因被发现执业医师或护士、药师“缺岗”,而没有处方权的助理医师却“偷偷”行医,各被处罚数千元。这两家个体诊所都是由社区卫生分所转变而来。
过去十几年间,原本在乡下才有的卫生所,却遍布了来宾城区的大街小巷。去年6月,兴宾区卫生局重新调整城区医疗机构布局,私人开办的84家卫生分所全部被撤销,其中43家获批变更为个体诊所。根据记者的调查,执业医师或护士、药师“缺岗”,而没有处方权的助理医师“偷偷”单独行医,在这数十家个体诊所中几乎成了普遍现象。
私人卫生分所全被撤销
11月18日下午,记者走进来宾市的一条小巷里,看到李洁(化名)正在自己开的诊所里,忙着给一位阿婆的孙子打退烧针。阿婆说,李在巷子里开诊所(卫生分所)已有十几年,附近的居民每遇到头痛脑热的小病,都会来找她看。她看病打针一次才收十几元钱,大家感觉既方便又便宜。
听到阿婆在夸奖,李显得有点不好意思。“除了给附近居民看病打针外,我还擅长中医,经常给人开中药调理身体。”李说,她的诊所以前挂的牌子是社区卫生所第几分所,去年6月卫生分所被撤销后,诊所的牌子改为×××诊所。
去年6月之前,像李洁一样拥有社区医生身份的,在来宾城区共有84人。他们行医时间少至7年,多则17年。这些人共开办了84家卫生分所,分布在城区大街小巷。平日里他们除了正常营业外,还要承担上级医疗部门分派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附近居民开展日常保健和疾病预防曾作出重要贡献。去年6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到期后,84家卫生分所统一向兴宾区卫生局提交材料申领新证,却被告知城区所有私人开设的卫生分所全部被撤销。
花钱借证申办个体诊所
听到卫生分所被撤销的消息,很多医生都懵了。因为很多人的生活来源,大部分是靠卫生分所的营业收入。在他们的争取下,兴宾区卫生局同意他们变更开办个体诊所,但成立个体诊所需办理更加严格的手续。部分医生知难而退没有申办,另外43人则获准变更成立了个体诊所。
申办个体诊所,必须要有获得执业医师、护士、药师或药士资格的人参与,但是,原先开办卫生分所的医生,大部分只有助理医师资格。为了办证,他们中的很多人只好花钱去借证。
李洁说,她自己有助理医师和药师资格证。为了开办个体诊所,她花了2.5万元和3000元,跟一名执业医师和一名护士借了证件,向卫生局申办了开办个体诊所所需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按照她和两人的协议,以后每年她都要向后者支付2.8万元酬劳。
今年30多岁的韦涛(化名)和陈明(化名),也是通过这种方式申办了个体诊所。两人原先开卫生分所已有十几年。去年6月,韦涛分别花了2万元、5000元和3000元,跟人借了执业医师证、护士证和药师证。陈明借证件则花了2.5万元。最终,两人顺利办得了个体诊所执照。今后,他们每年都要按照这个数额付给对方报酬。韦涛说,他估算了一下,即使诊所不营业,每天“不吃不喝”,都要雷打不动地向“聘请”的3个人支付78元。
在获准变更为个体诊所的医生中,要数黄凌(化名)花钱最少。他笑着告诉记者,由于他妻子有护士证,亲戚有药师证,他只花了1.2万元借了一名退休执业医师的证件去办执照。
由于额外花出不少钱,很多医生心里都觉得苦闷。他们说,相比以前,现在每天辛苦挣得的钱,都要分一半给别人。
尽管他们花了钱,但在递交给卫生局的材料里,他们登记的身份只是诊所医生,并不是诊所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用的是执业医师名字。而且,材料中还要附加一份《声明》,声明他们的一切诊疗活动,必须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在私底下,他们又和执业医师另签一份协议,声明诊所出了医疗纠纷,由医生自己“扛”,跟执业医师无关。
医生自称每天战战兢兢行医
这些医生有着数年或者十几年的丰富临床经验,在大街小巷里一直得到附近居民的认可。但是,自从变更为个体诊所后,情况却变得微妙起来。
按照规定,执业医师、护士和药师,每天必须在诊所里正常上班。但是,真正在诊所里上班的只有一个人。
李洁聘请的执业医师家在外地,护士在来宾当售楼小姐,平常各忙各的,没有到诊所上班。韦涛聘请的执业医师是名退休医生,年事已高,很少来诊所;护士则已出国,平常难见一面。
由于执业医师、护士和药师不在诊所上班,违反了有关规定,一旦被发现就会被处罚。今年7月初,兴宾区卫生监督所开展巡查活动时,发现一家个体诊所只有一名助理医师独立坐诊,而执业医师和护士、药师“缺岗”。最终诊所被罚款数千元。
陈明说,以前当卫生分所医生时,他可以独立开处方下药。变为个体诊所后,他就不能独立开处方,而是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工作。因此,在处方单上,他常常先是签执业医师的名字,中间打一杠,再签他的名字。现在,只要卫生监督所去诊所巡查,发现执业医师等人不在,他们就有可能被处罚。
相比罚款,他们最怕的就是诊所出医疗事故。由于执业医师“缺岗”,他们实际上并不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行医。诊所一旦出了医疗事故,有关部门就可以“非法行医”事由追究他们的责任。轻则诊所关门,重则承担刑事责任。
另一个担忧是,由于执业医师是诊所的法定代表人,而真正行医的是李洁、韦涛、陈明他们,有一天可能会产生经营纠纷,相互扯不清楚。韦涛在自家一楼开着诊所,他说:“我在自家一楼办卫生分所有十几年了,如今法定代表人竟然不是我!”
据了解,上述43名医生中的很多人,当初是继承父母亲的职业,参加卫生分所工作,大部分只有中专文凭。其中5人在行医过程中经过努力,考取了执业医师资格证。在这次医疗布局调整中,他们顺利办得了个体诊所的执照。而其他人,大部分拥有的只是助理医师资格。这些年来,他们曾经多次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无奈,由于知识面窄,他们很难通过考试。
医疗布局调整现“阵痛”
兴宾区卫生局副局长李大伦表示,卫生分所变身个体诊所出现的问题,是来宾县改市后,城区医疗机构布局调整出现特有的“阵痛”现象。卫生部门只有通过严格执法和帮助这些个体诊所转变观念,才能让其逐步走上规范化。而个体医生想适应今后的发展,只能靠自己去努力学习和提高。
在外人眼里,来宾市成立已有十来年时间,城区人口从过去来宾县城的10万人增加到如今的27万人。但是,直到去年6月前,城区竟然还像乡下农村一样,大街小巷卫生分所遍布。此现象,曾被自治区卫生厅下来考察的领导要求按照规定撤销。
据介绍,来宾城区所在地就是以前的来宾县来宾镇,分布在大街小巷的卫生分所就是在那时延续下来的。虽然是私人开办,但卫生分所的业务归来宾镇卫生院指导。直到2005年,在来宾市成立近3年后,来宾镇被撤销,行政区域被划分为三个街道办,镇卫生院也随之被撤销。卫生分所的业务归到各社区卫生所指导。为了方便广大居民在家门口就可看病,卫生部门一直让卫生分所保持现状。
直到去年,来宾城区相继建立了四大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完善了社区公办医疗机构。考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有能力承担所在片区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去年6月,卫生局决定把公共卫生服务收归到四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根据2012年4月开始施行的《自治区医疗机构管理办法》,撤销了84家私人开设的卫生分所。其中43家经过申请,获批变更为个体诊所。包括这43家在内,目前来宾城区共有120家个体诊所。
不开诊所也有更好路子走
11月19日,兴宾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谢德蒙说,由于个体诊所的开办门槛和管理要求,比过去的卫生分所要求要高得多,一些个体医生一下子还没有适应过来。但是,个体诊所一旦开办,就不允许执业医师、护士、药师“缺岗”,也不允许没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单独行医,独立开处方和开展静脉用药业务。一旦被发现,根据相关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谢德蒙称,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城区卫生分所全部被撤销后,一些没有获得批准变更开办个体诊所的医生,便偷偷地在家中非法行医。今年以来,卫生监督所共查处了3个非法行医窝点,在对这些人经济处罚的同时,还没收了他们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在他们接受完处罚和改正后,所里的领导见这3名医生都拥有助理医师资格,于是推荐他们到城区附近的乡镇卫生院去做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继续从事跟医学有关的工作,生活来源也有了保障。
据了解,由于国家越来越重视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目前很多乡镇卫生院都缺乏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谢德蒙称,一些个体诊所由于相关医务人员“缺岗”,导致开办的医生每天战战兢兢地违规行医。他们与其勉强地维持着诊所营业,不如利用自己拥有的助理医师资格,到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城区附近的乡镇卫生院去工作,也不失是一条好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