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老人

中年“发福”是心脑血管病信号

发布时间: 2014-10-31 06:08:42   |  来源: 光明网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我们团队在一个随访35年的人群队列中研究了我国经济转型期体重指数(BMI)的动态变化对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总死亡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较高的体重指数对我国人群主要慢病的病因学角色在近20年的经济转型期间,发生了从有益到有害的戏剧性的变化,中年“发福”是我国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死亡高发的危险信号。该研究发表在9月最新出版的《糖尿病诊疗》上。

  研究以西安某企业40岁以上职工1976年(改革开放前)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为研究对象,1994年(改革开放中期)对上述人群再次进行了调查和体检,对其中符合要求和数据完整的1494人(男961,女533)一直随访至2011年。经过后续分析研究,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

  首先,该人群18年间的体重超重(BMI≥25.0)率增长了3倍(由9.2%增至27.8%)。

  其次,1976年测量的个体BMI与CVD和总死亡均呈负相关,即较高的BMI是CVD及总死亡的保护因素,标准的发展中国家模式。同样是该人群,到1994年测量的个体BMI与CVD和总死亡呈正相关,即较高的BMI是CVD及总死亡的危险因素,近似发达国家的模式。

  最后,将被调查者分为18年转型期体重维持正常组、增重组、减重组和持续超重组。分析发现,与体重维持正常组相比,增重组的CVD死亡风险增加239%,总死亡风险增加42%;减重组的CVD风险增加13% ,总死亡风险增加37%;而持续超重组的CVD及总死亡风险增加更为明显,分别为302% 和80%。提示我国人群中,中年时期增重和持续超重可明显增加CVD和总死亡的风险。

  这项研究让我们看到,体重指数在我国人群中的病因学角色在不到20年的经济转型期间,就发生了从有益到有害的戏剧性变化;而中年“发福”的健康危害尚未引起公众的足够重视,甚至被误认为健康、富态的标志;相对体重维持正常的个体,从中青年到中老年期持续超重者,其CVD和总死亡风险更高,提示生命全程都应重视体重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