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医药动态

不得不知的膏方服用常识

发布时间: 2014-10-22 14:43:16   |  来源: 天山网   |  责任编辑: 郭洪涛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四季物候的生长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主藏精,在这个季节里进行适当的调补,尤其对于那些患有慢性疾病或大病初愈的虚弱患者,可以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储存于体内,滋养五脏,培补元气,助体内的阳气升发,可以保证来年的机体有一个精力充沛的机体。

  虚证在冬季的调养一般可以分为食补和药补,对于病后肠胃功能虚弱的人首先选择食补,通过调整饮食,补养脏腑功能,促进消化和全身状况的康复,将起到药物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一般来说,虚证不明显,目的是健身,或药补后体虚已有改善者,不妨有选择地食补,虚证明显或病后虚弱者,初期宜用药补,药补中的膏方是冬季虚证调养的一种重要方法。

  南京市中医院专家告诉记者,中医认为“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对于虚症的调理,根据脏腑气血阴阳的调和情况,调理方法也不相同。如阳虚者温阳,阴虚者滋阴,脾虚者健脾,肾虚者补肾,须多种药物相互配伍。进补的具体方法可分为平补、调补、清补、温补、峻补五大类。

  一般来说,平补药性平和,无偏寒偏热,可补气养血,调整阴阳,宜用于平时保养或一般的体质虚弱者;调补用于消化吸收功能减弱,稍有不慎即胃痛腹泻者;清补则补中兼清,适用于体虚而有内热者;温补用于阳虚之人;峻补又称急补,主要用于体质极虚之时,如大失血后、大病后、妇女产后等等。根据患者体质不同与病情的需要,合理进补。

  一是补虚立足调和,寓补于调。虚证由于脏腑功能呈衰弱状态,若一味滋填,难免伤脾碍胃,导致虚不受补的现象。临床实践证明虚证偏激用药弊病较多,纯以参芪归地等补填,滋腻厚味,易伤及气血生化之源,反有碍虚证之恢复。故以调和为补虚要法,用药不峻不猛不偏不过,能调动机体阴阳的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相互协调的特性,恢复机体的自稳平衡机制,促进生理代谢的协和,故补虚膏方虽不着意于补,而补则自在其中。

  二是补益辅以祛邪,寓攻于补。虚证人群虽然以虚为主,但脏腑功能的低下同时导致代谢物质的留滞,虚者正气不足又易感外邪,故虚证者一般常伴有痰、湿、血瘀等,既是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正虚可以引发邪实属虚中夹实,标本同病之证,临床虚与实常相互伴随。此时不可独补其虚,不可不祛病邪。故治虚膏方常在健脾益气,滋阴养血之品中配合调理气机兼以驱邪之药,此乃标本兼顾,效果良佳。

  三是养阴不忘扶阳,调动机体生化之力。虽然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一定规律,但治虚证应注重扶助阳气,尤其重视脾肾之阳。治虚膏方多从阴阳双补论治,更重视调理脾胃,温建中阳,其旨正在求阴阳之和于中气(阳)之中,使用使虚证之复于化源之中。当然,膏方也有其适应症,一般适用于以下7类人群:分别是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老年人、女性人群、体虚患儿、疾病康复期患者与性功能减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