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谈养生

于丹的健康心得

发布时间: 2014-10-08 16:02:29   |  来源: 生命时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记者:现代人怎样做才能和大自然更加融合呢?

  于丹:中国人与自然之间,有一种天生的亲密。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不妨效仿古人,多去外面世界看一看,春花秋月,就会从你的生命中穿行而过。

  在春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像李白说的那样:"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如果人们都能这样清风明月,宁静地去看看烂漫山花,那你的心情也会如花绽放。到了秋天,你能像杜甫那样:"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感受秋风秋叶从你心上扫过,一眼望断千古,你能够有宋玉那样的悲伤,你就会多一份珍惜;夜晚,我们能够仰头看一看繁星朗月,用心体会张若虚的追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我们如果真有这样的追问,那么月进人心,你就会变得疏朗和明亮。如果我们真能安安静静地身处碧山之中,像辛弃疾说的那样:"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你与青山对视,能够看出青山别有的韵味来,那你就融进了山岚。如果你能够和朋友在这个地方审美,不是进音乐厅里听人造的管弦乐,而像李白说的:"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中。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这一切怦然入心,你就与自然融合了。

  对现代人来说,这个天地固然,但我们就是不去,我们总是封闭在喧嚷的都市中,怎能有王维的心境,看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们怎么能够"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古人的心能安静到桂花落地都听得见。

  因此我认为,拒绝喧嚣,复归宁静,拒绝奢华,返璞归真,这大概是我们现代人能够做到的一种养生的功课。当整个世界都在用加法的时候,健康是需要用减法的,要学会剪掉繁复的外在东西,以最简单的方式顺应自然。

  同时,想要健康,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热爱"。要对春花秋月保持一种纤细的敏感,保持孩子一样的天真,那么这些古诗文中描绘的境界,就会来到你的身边。嵇康说:"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一个人,手上挥着琴弦,眼睛随着归鸿断雁消失在天边的时候,就会"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我说的这些,不是在集中背诵某个人的诗词,它表达出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与方式,我们看着这些古人,他们健康而朴素,他们自信而蓬勃,他们怀着孩子一样的明亮与天真,在千古之前以他们的方式启迪着后人。

  儒家养心:有一颗"心"在,精神疾患就会少很多

  记者:焦虑、抑郁等越来越多的心理疾病正逐渐侵袭现代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理论能够帮助我们的内心更加健康?

  于丹:如果说道家的观点适合于养生的话,那么儒家的理论更适宜养心。现代人很多都有心理疾病,孔子的学生曾经问过他,老师,什么叫做"君子",孔子给"君子"下的定义就四个字:"不忧不惧"。"不忧不惧"是为君子,就这么简单。学生听后说,这似乎太简单了吧。孔子说:"内省不疚何忧何惧。"他说一个人叩问内心,反躬自省,了无愧疚,那何忧何惧!其实这句话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我们应该怎样建立心理的健康。保持一种内心的反省,让自己不受他人的指摘,做到了无遗憾愧疚,晚上睡觉时想想自己上不愧于天,下不愧做于人,坦坦荡荡,凡事尽心尽力了,做到这些,哪还有那么多忧和惧啊。

  客观世界现在忧惧之心很重,但是我们可以用主观去提升自己。这就是孔子说的"君子三达德"。也就是君子最重要的三点: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其实从心理健康来讲,"忧"、"惑"、"惧"都是负面情绪。我们不能左右所有的负面情绪,但可以把握自己的内心,就像孔子说的那样,用"仁"、"智"、"勇"去提升、去平衡,一个人仁爱之心更宽广,自然就少忧思,一个人智慧判断更理性,自然就少疑惑,一个人有大勇在心,他就少恐惧。

  我们的心理,要建设,要蓬勃,要健康。这就是中国儒家的观念,一个人从自己的生命发现开始,秉乎于心。孔子的学生曾子说过一句话:"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他认为老师孔子这一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就一条,那就是两个字"忠"和"恕"。什么是忠恕呢,其实这两个字有一个共同的密码,就是下面都有一个"心"。宋代大儒朱熹对忠恕的解释特别好,他说"中心为忠"意思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忠诚,不是要你忠于一个外在的制度,忠于他人,忠于标准,而是要你忠诚地面对自己内心的良知。"如心为恕",人怎样才能变得宽容,不是要求自己咬牙去忍耐和忍受,而是与他人换位思考,当他人心如我心的时候,你自然就宽容了。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一个人好好尽到自己的心,那就是忠,一个人用自己这颗心推及他人,那就是宽恕。如果我们都能做到尽己和推己,有一颗"心"在,那我们的精神疾患就会少很多。

  从刚才我说的那些诗词歌赋里的生活态度,到儒家、道家的理论观点,其实就只有一个道理:一个人内心宽阔明亮,热爱自然,顺应节序;不矫情、不刻意、率真地去生活,那就是最健康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