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全国爱牙日
发布时间: 2014-09-19 14:54:34 | 来源: 百度百科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龋病
(一)龋病的定义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牙齿硬组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致龋的多种因素,主要包括细菌和牙菌斑、食物以及牙齿所处的环境等。牙菌斑中的致龋细菌是龋的主要病原菌。就病因角度而言,龋病也可称为是牙齿硬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龋病时,牙齿硬组织的病理改变涉及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基本变化是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
(二)龋病的临床特征
龋病的临床特征是牙齿硬组织在色、形、质各方面均发生变化。
初期,牙齿龋坏部位的硬组织发生脱矿,微晶结构改变,牙齿透明度下降,致使牙釉质呈白垩色。继之病变部位有色素沉着,局部可呈黄褐色或棕褐色。随着无机物脱矿和有机质破坏分解的不断进行,牙釉质和牙本质疏松软化,最终发生牙体缺损,形成龋洞。
龋洞一旦形成,则缺乏自身修复能力。
(三)龋病的危害性
龋病是人类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由于其病程进展缓慢,在一般情况下不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不易受到人们的重视。
实际上,龋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甚大:
龋洞未及时修复,病变进一步向深层发展,可以感染牙齿内部的牙髓组织和根尖周组织,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和颌骨骨髓炎等并发疾病,剧烈的疼痛和组织破坏,严重影响全身健康;
牙体硬组织的进行性破坏,逐渐造成牙冠缺损,成为残冠,导致牙齿丧失,甚至牙列的缺损和缺失,不仅破坏咀嚼器官的完整性,而且影响机体的消化功能;
当这种破坏发生在童年时期,还可影响儿童的牙颌系统的发育,使人体健康素质下降。
另外,龋病及其并发疾病,如坏死的牙髓、各型根尖周炎和牙髓,牙周联合病均可成为病灶,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远隔脏器的病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