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聚焦新医改

医改撬冰:基层的医疗难题下的多方角力

发布时间: 2014-09-11 11:06:30   |  来源: 人民网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中国高层也看到培养基层医疗人才的迫切性,早在2011年推出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医疗人才,是提升医疗卫生整体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软实力的重要举措。而一些医疗企业也将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作为市场拓展与渠道下沉的重要战略。比如GE医疗,通过和卫生部、中国医师协会等组织的合作,迄今已培训300 名县级医院院长和近3500 名基层医师。强生等知名外企,也纷纷加大在中国的人才培养投资,或在专业医科大学成立培训中心,致力于培训专业医疗人才。

  但长期来看,解决基层医疗人才匮乏困境,依然是任重道远。“有用的招不来,招来的用不上”。基层医院待遇低,工作量大,医院缺乏人事招聘自主权等等弊端的存在,使得基层人才已经成为制约医疗单位发展的瓶颈。

  经济型医疗产品成为竞争高地

  人才之外,价格一直是中国基层医疗绕不过的话题。随着中国基层医疗市场的深化与投入,无论本土医疗设备机构还是外资巨头,都加快推出经济型产品,应对市场需求。

  相对于医疗资源在大中城市的集中,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也在大中城市具有市场优势。但随着基层医疗市场的开拓和发展,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凭借价格、政策倾斜以及渠道的把控,在中低端市场中也具有优势话语权。

  但是中国基层医疗市场庞大,需求也多种多样。对于中国绝大多数本土医疗企业,目前仅能提供大部分基础必备器械,虽然价格相比进口产品较低,但在高端产品和高新技术方面短板严重。

  而外资企业,在技术历史积淀、科研创新投入、全球化研发体系、行业趋势把握上,依然优势明显。针对国内医疗企业“短、平、快”的模式,GE等国际知名医疗企业,正在不断调整竞争战略,以发挥其优势。GE医疗针对基层市场采用有针对性的策略,从产品开发之初上就基于用户的具体使用需求,比如:易用性、稳定性、价格、教育等,对产品研发和质量的整体严格把控,加速为基层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也能使得它们转身迅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