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携手战胜淋巴瘤
发布时间: 2014-09-02 10:20:35 | 来源: 新民晚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也许没人能体会电影《搜索》中女主角叶蓝秋检查出“淋巴瘤晚期”后选择跳楼自杀的心理历程。但新闻主播罗京因淋巴瘤英年早逝留给世人的惊愕,着名“大V”李开复患淋巴瘤后在微博上发的那句“癌症面前,人人平等”带给人们的无奈,却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淋巴瘤,更有甚者从“谈癌色变”变成了“谈瘤色变”。
淋巴瘤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目前上海市每10万人群中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男性为 9.31,女性为 7.88,而同期我国该疾病的发病率为10万分之6.68,这些数据显示上海人淋巴瘤的发病率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恶性淋巴瘤常发生于青壮年,发病原因至今不明。通常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如EB病毒和Burkitt淋巴瘤发病有关;细菌感染如幽门螺旋杆菌会导致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杀虫剂或农药,都可能诱发淋巴瘤。城市人群中办公一族承受巨大工作压力,再加上饮食不当、经常加班、长时间处于一种疲惫状态,身体免疫功能低下;不少人追求美观经常染发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恶性淋巴瘤的发生。所以淋巴瘤似乎更“青睐”城市人群。
淋巴瘤早期症状不典型,其首发症状个体差异大,病变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称得上是肿瘤中的“变色龙”。淋巴结肿大是最常见的淋巴瘤症状,而且这种淋巴结的肿大是不痛的,可逐渐增大。一般而言,先侵犯身体浅表部位或纵隔、腹膜后、肠系膜上的淋巴结,大小可从黄豆到红枣不一,后期可融合成巨大肿块,部分患者可能以肝、脾肿大为首发症状。由于病变弥散,早期患者行肝脾B超或CT扫描也很少有大的占位病变,因此不易发现。累及胃肠道患者,则有腹痛、腹泻、便血、腹部肿块等症状,常因胃肠镜检查或肠道肿块切除手术而发现。约10%的患者有比较隐匿的病灶,但可有周期性低热、皮疹、皮肤瘙痒、夜间出汗增多和消瘦等全身症状。因此如果颈部、腹股沟和腋下淋巴结出现无痛性的进行性肿大及其他上述症状,就应去医院寻求血液专科医生的帮助,根据情况进行B超等影像学检查、淋巴结或肿块穿刺活检术以排除淋巴瘤。病理检查是确诊淋巴瘤的最可靠手段,对明确淋巴瘤类型及制订以后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先进的PET/CT技术可对肿块进行良恶性的鉴别,对分期和治疗后疗效的评价也很有价值。
对于确诊的淋巴瘤患者,如何使他们恢复健康?同样是淋巴瘤患者,有的人很快病情恶化,有的人却可以控制病情—比如,霍英东是1983年发现患病,但他通过积极治疗,又很好地生活了23年。原因何在?规范化、个性化循证诊疗是关键。面对肿瘤,患者容易出现对疾病的恐惧感,或者过度焦虑情绪。因此,掌握正确的疾病防治知识,树立健康的治疗态度尤为重要。此外,在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以积极的心态配合专业医师,坚持淋巴瘤的规范化治疗是获得治愈的重要因素。目前,淋巴瘤的治疗以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为主,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淋巴瘤患者无论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生存都有了很大进展。由于联合化疗和放射疗法的合理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积极开展,单克隆抗体、蛋白酶抑制剂等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对中低恶性程度淋巴瘤的治愈率已有大幅提高。越早诊治,治愈机会越大,70%的早期患者可治愈,即使高恶性度淋巴瘤患者,也有60%可控制病情。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