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灭私心的苗头
发布时间: 2014-08-28 07:49:28 | 来源: 人民网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自我保护是人的天性,可《礼记》中有句话值得品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它告诉我们,只有放弃过重的私心,更多为社会、他人着想、出力,社会才会和谐。
生活中很多细节都考验着人的私心,比如官员在贪与廉之间的选择。东汉杨震任东莱太守时,昌邑县令王密为报知遇之恩,于夜里怀揣十金相送,并说:“请大人放心,大晚上没人知道。”杨震说:“你顶天而来,天知;你踏地而来,地知;你怀金而来,你知;你送金给我,我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去。这就是古人说的“慎独”,即在独处时仍保持最正直、纯洁的态度应对任何人、事、物,甚至“在暗室屋漏当中,也犹如面对天地鬼神”,不敢轻易放过自己的一个私心杂念。
古人的做法与现代心理学研究相吻合。心理学中有“本我”和“超我”的概念,“本我”遵循自私的快乐原则,然而我们内心还有一个“超我”,它日夜不停地对我们的行为、思想进行道德上的监管和批判,防止我们做出过于自私、伤害他人的事情。如果忽略了它对自己的约束,做出太多对不起良知的事情,可能会产生心理上的困扰。所以,谨慎地对待私心,尽量用博爱之心去代替自私自利之心,我们收获的将不仅是身心的健康,更是问心无愧、坦荡从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