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医学315

揭秘贩血黑链:血贩号称月收入上万

发布时间: 2014-08-26 11:47:23   |  来源: 北京晨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保安得好处放任血贩

  事实上,“血贩子”之所以能够生存,主要就是利用了互助献血的制度漏洞。所谓互助献血,是指在血库紧张的情况下,血液中心鼓励家庭互助献血者等量换血,不论血型是否相同,献血后立即发给医院等量的血液。家属献血后,可持献血证到所在医院,为病人换用所需的等量血。

  记者致电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咨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北京市血液库存比较紧张,夏季天气炎热,献血的人比较少,血液不宜长期贮存,血小板最长保存5天,全血最长35天,供给不了大量的需求,医生会动员择期手术的患者的家属、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互助献血也是无偿献血的一种。首先保证临床、濒危重症患者以及产妇的用血,其次才是择期手术的患者用血。

  对于血贩子的情况,红十字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我们知道这种情况,已经向海淀区公安机关备案了,2月他们已经查了一批。在互助献血的单子上我们会严格要求如实填写与患者的关系,这些都是会存档的。如需要的血液和献血者的血型不符,可以向医生申请调型。申请了之后献的血血型不一致也可以的。”

  然而8月15日上午,记者在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门口看到,车辆在进行入门登记时,“小宝”等几个血贩立刻凑上前去询问:“要血吗?”保安对此并不阻拦。而在血液中心二楼大厅内,记者与“欧阳”聊天时,另一名皮肤黝黑的保安走过来还悄悄提醒:“小点声,免得被他们发现了。”记者询问是怎么回事,欧阳笑了笑说:“我们经常来,都混熟了,平时给他点充值卡,让他放我们进来。”

  专家说法

  缘由:推广互助献血情势所逼

  市血液中心副主任王鸿捷告诉北京晨报记者,目前无偿献血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个人无偿献血,二是亲属间的互助献血,三是团体献血。

  去年,原卫生部发布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医院的临床医生在血液短缺的情况下,有义务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及介绍“互助献血”来作为血液供给不足时对于其他形式无偿献血的一个补充。

  王鸿捷解释说,之所以在近些年开始提倡互助献血,是因为在我国刚刚实行《献血法》的前十几年,我国血液需求通过个人及团体献血基本可以满足,而在2009年之后,由于医学发展及新农合的开展,病源大量增加,手术量剧增,用血量也随之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只靠个人及团体无偿献血就不足以满足需求,有时就会出现供血不足甚至短缺。因此,提倡互助献血势在必行。

  漏洞:身份识别确存困难

  王鸿捷坦言,事实上,在开展互助献血之前包括北京在内的各省都曾做过评估,专家一致认为互助献血会给不法分子带来一个可钻的空子。目前实际操作中,互助献血的界定并非一定是家庭亲属间,战友、同事、同学等社会成员都可以参与互助献血。这样一来身份识别确实存在困难。

  王鸿捷告诉记者,根据规定,应由医生审核互助献血成员之间的关系。但是在实际中,医生包括医疗机构甚至血液中心都没有能力去审核献血者与用血者两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互助献血中的血液交易现象不止北京有,在全国各地开展互助献血的地方普遍存在。王鸿捷介绍,针对一些熟面孔的“血头”,血液中心一直配合公安机关和刑警队等在录像取证。但是如果证据不充分,也就是说没有抓到金钱交易的“现行”,公安机关也是没有办法对其采取措施的。

  现状:“缺血”其实是一种假象

  王鸿捷解释说,从库存量上说,供给手术都没有问题,但是不能保证所有手术都是当时要求当时就供血,大部分手术都可以择期,但是医生也不想等,患者也不想等,手术必须今天做。王鸿捷介绍,目前,本市医院血库的总库存量应该在10000单位左右,血液中心给大的医院一周送两次血,都能保证手术血液供给。但是确实有医生互助献血的工作做得不细,医生手术要血,由于血液存量再充足也总是有限的,输血科要求可以择期的手术等两天排期,这时有些医生就会立刻要病人家属想办法自助献血,缺血的“假象”就这样产生了。实际上如果从医院到医生个人每个环节都规范管理的话,互助献血的比例可以压得很低很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