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医学315

圈人贩肾何以猖獗?击中器官捐献软肋

发布时间: 2014-08-21 10:28:48   |  来源: 北京晨报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7月,江西南昌青山湖区法院对非法买卖器官案庭审,揭开了隐秘的贩肾交易链条:从网上招募供体,圈养供体,取肾、异地空运、移植,短短5个月,该犯罪团伙圈养近40人,贩卖肾脏23个,非法获利154.8万元。肾源需求的巨大缺口为贩肾集团提供了生存和利润空间。专家认为设计合理的遗体器官捐赠制度有利于缩小缺口。(8月10日《新京报》)

  剖析

  击中器官捐献软肋

  如果不是司法机关及时介入,斩断了这个利益链条,不知还有多少人落入贩肾陷阱。然而,此案仅露出了冰山一角,折射出了非法组织买卖器官的现象十分猖獗,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非法组织买卖器官现象之所以如此猖獗,除了一些商家和医院见利忘义、目无法纪之外,也与器官移植制度的缺位脱不了干系。

  目前我国器官短缺问题十分严峻。据卫计委数据显示,国内每年约有100万人等着“换肾”,约30万人等着“换肝”,等待心、肺、小肠、脾、胰等其他器官移植的约有20万人,而有幸能顺利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只有1.3万人。供体不足是国际社会普遍面临的难题,而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这一点在中国表现得更为突出。为了解决供体来源的不足,我国只能大力提倡公众志愿捐献器官。然而,器官移植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复杂的领域,由于相关法规的模糊表述以及可操作性不强,也使现实中本就少量的捐献一次次流产。供体不足,也催生出非法器官买卖市场。

  受利益驱使,一些不良医院与不法商家勾结,把黑手伸向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低价购买活体器官,然后高价出售获取暴利。更有甚者,采取欺骗等非法手段摘取活体器官。据媒体报道,25岁青年小海应聘某医疗器械销售公司,被公司安排住进了医院,喝下护士端来的水后,便昏睡过去,次日醒来发现一个肾已被摘除。老板给小海留下了3万元“卖肾”款,却不足以支付手术后的医药费。

  可见,打击非法买卖器官行为固然重要,但不从根本上解决器官移植供给和需求之间落差巨大的矛盾,就难以遏制非法组织买卖器官现象的发生。而要想解决供体不足的难题,必须在器官捐献上有所作为。首先,要从立法和制度上规范器官捐献行为。比如,加快脑死亡的立法是最基本也是最紧迫的需要。脑死亡立法不通过,我们再大力提倡自愿捐献器官,也没有实际意义。因此,立法部门应大胆突破传统观念这一大难关,推动《脑死亡判定标准》尽快出台,并建立和完善器官捐献、分配体系。

  汪昌莲

  质疑

  非法卖肾何以如此容易

  这些年,卖肾这回事,不能说蔚然成风,但起码黑市昭然。缺钱的,紧要关头,都想到去卖肾,这固然是个路径依赖问题,但也从侧面揭示出,在非法卖肾市场,供需对接是多么易如反掌。

  如果有心去搜索引擎看看,诸如“漳州地下组织非法卖肾19起”、“武汉地下贩肾案追踪:3万元取肾数十万元卖出”、“浙江非法买卖人体器官案:9被告6人卖肾”等新闻不胜枚举。这些非法买卖团伙光明正大在网上晒配型单,交易火爆到甚至还有卖肾不成而举报团伙的。一句话,法律的事后威慑显得有些不那么灵光。

  当然,“肾奴案”首先是个法律问题。这些年,卖肾事件此起彼伏,甚至动辄就要卖肾如何,不能不说,这是司法惩戒失能的结果。“活体器官移植是以伤害另一个人的重大健康为代价的,全世界都严禁活体器官买卖。器官移植的商业化,会加大社会的鸿沟,巨大的利益甚至会催生罪恶和违法行径。”于此而言,三五年的刑罚,似乎并不足以为正义买单。

  然而,“肾奴案”又不只是个法律问题。一方面,诸多年轻人、尤其90后加入卖肾大军,甚至有年轻人喊出“卖肾创业”等口号——凡此种种,屡屡令人大跌眼镜。在这个“物质幸福”至上的年代,财富速生的狂热与实体经济的疏远,催生了各种无节操的致富手段。信仰的迷失、价值的错乱,肾脏所寓意的健康与生命,轻易就可以被廉价典当。

  另一方面,现有捐献模式单一而滞后,远不能满足医卫需求。身后器官捐赠的缺位,客观上助推了黑市的火爆。

  “肾奴案”频发,法律不能袖手旁观,而要纾解卖肾狂热,显然“徒法不足以自行”。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