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 健康帮能量

“爱心银行”基金点亮贫困学子求学路

发布时间: 2014-08-18 08:23:11   |  来源: 中国日报   |  责任编辑: 郭洪涛

  走进潼南中学校门,一眼就能望见花团锦簇着的校训石,上面镌刻着笔力遒劲的八个大字—立志、修身、成才、报国。始创于清道光13年(1833年)的潼南中学至今已有181年办学历史。近年来,潼南中学以校训为载体,以“爱心银行”、“与书交友”等活动为切入点,在校园内深入开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

  “爱心银行”助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从最初的“助贫基金会”发展到现在的“爱心银行”基金会,自1998年以来,潼南中学“爱心银行”基金共收到全校学生捐款近50万元,帮助该校上千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如果没有"爱心银行"对我儿子提供的帮助,我儿子就没有机会读大学,也不可能后来当上公务员。"爱心银行"让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提起潼南中学的“爱心银行”,潼南中学高2007级学生陈林的父亲陈初国感激不已。

  2006年,陈林的母亲得了一场重病,高昂的医药费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当时的陈林还想到了辍学。学校领导和老师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每学期从“爱心银行”拿出五百元资助他上学,并减免了陈林的学杂费,帮助这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圆了大学梦。2011年,陈林大学毕业后,作为选调生在潼南县寿桥镇政府工作。

  通过“爱心银行”得到帮助的并非陈林一人。像这样的例子,在潼南中学还有很多。

  “十多年来,学校团委倡议全校学生"爱心助贫",号召每一个同学自觉、自愿节约一天的、一周的、一个月的零花钱捐助到"爱心银行"基金会。志愿队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基金会的捐助款资助贫困学生,直至这些学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潼南中学副校长唐东华介绍,这些曾被资助过的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后,也会将自己的爱心通过“爱心银行”传递给其他需要帮助的同学,学生们用自己的爱心捐赠行为,为他人点亮前方的求学道路。

  打造书香校园培养文学新秀

  为了传承“立志、修身、成才、报国”的校训,潼南中学于1984年成立了《鉴苑》文学社,以“培养文学新秀,精心为国育才”为办社宗旨,组建了影评、诗歌、散文、美术、摄影等小组。30年来,文学社共出期刊200余期,诗歌专辑两本,培育出了周重阳、米丽娟、魏晓东等一大批文学新人。

  “为了给文学爱好者提供练笔和展示才华的平台,学校每年出资5万余元办起了《潼南中学报》和《校园诗刊》,主要刊发学生和老师课余创作的文学作品。”唐东华说,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校每周还会安排一节写作指导课,由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解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校还提倡学生"与书交友",着力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校每学期都将举办作文大赛,提供一个给学生展示写作水平的平台。”唐东华说。

  据悉,由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卓有成效,2006年潼南中学被重庆市作家协会授予“文学校园”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