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止养出“白眼狼”
发布时间: 2014-08-14 10:04:16 | 来源: 光明网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近日,一则“啃老”引发的新闻让人深思:一名29岁的北京男子大学毕业7年,一直闲在家里等吃喝,称家长有义务养自己。两位老人只好含泪起诉儿子,并申请强制执行赶独生子出门。
年轻人“啃老”,根子却要追溯到童年。中国父母普遍是“老黄牛”,呕心沥血培养孩子,有求必应不图回报。然而,付出太多,沟通太少,可能会让泡在“蜜罐”里的孩子觉得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理所应当,一旦父母做得少了,反而会心生怨恨。近日在微信上流传甚广的一篇文章很好地还原了这一场景:晚上,我喊女儿吃饭,女儿说“等一下”,于是我先开始吃了。几分钟后,女儿走过来,看了一眼桌子,忿忿不满地问:“我的饭呢?”我心里一惊,她的表情与诘问明明是在告诉我:你应该为我盛好饭的,为什么不给我盛饭呢?
家长爱子心切,即便有意识地不替孩子做太多,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但仍有可能不知不觉做得多了点,助长了孩子的“受之无愧感”。一旦孩子养成这种思维模式,便总觉得别人对自己好是应该的,对自己不好就是有罪的。
“受之无愧感”的养成,可以用在心理学上的“阿伦森效应”来解释。一位老人退休后在湖边买了所安静的房子,可附近有许多孩子常来打闹。老人没有出去大发雷霆,而是对他们说:“我喜欢热闹,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这里玩耍,我给你们每人一元钱。”孩子们很开心,更卖力地闹起来。两天后,老人愁眉苦脸地说:“我还没收到养老金,所以明天起,只能给你们五角钱了。”孩子虽然不太开心,但还是答应来玩。又过了几天,老人愧疚地说:“真对不起,通货膨胀使我不得不重新计划开支,所以每天只能给你们一毛钱了。”“一毛钱?”一个孩子脸色发青,“我们才不会为区区一毛钱在这里浪费时间呢!”从此,老人有了安静悠然的日子……后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一观点。
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自己所做的一切,珍惜自己得到的一切。对于父母而言,要想避免养出“白眼狼”,一定要在教育中让孩子受之有愧。首先,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替孩子做他分内的事。比如两三岁的孩子穿衣服,让他自己来;学龄孩子收拾书包,不要代劳;学校组织春游,需要带什么让孩子自己计划。其次,适当让孩子承担家务,让其承担起身为家庭一员的责任。家长打扫卫生、洗衣服时,不妨主动要求孩子来帮忙,让他体会劳动的辛苦。再次,教孩子学会表达感谢。如果孩子没有主动表达谢意,那么下次同样的事情就不要替孩子做。最后,适当减少物质方面的满足,让孩子懂得,并非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得到。不妨让孩子通过劳动获得,比如想买新书包,可以实行家务劳动积分,积分换取报酬,然后给孩子自由支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