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勇:中国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推动者
发布时间: 2014-07-02 17:02:33 | 来源: 环球网 | 责任编辑: 许晴晴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主编的《知心——中国心血管内科发展历程》近日在上海正式发布。针对我国心血管内科的现状与发展,该书主编之一霍勇接受了环球网健康频道《环球名医》栏目独家专访。
霍勇从医近30年,梳理其工作经历发现:
他是我国最早一批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专业医师;
他牵头我国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介入器械的研发和大规模临床工作;
他在29个省、市、自治区举办了冠心病介入治疗培训班和研讨会,极大提升了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整体水平。
他领导并建立了我国心血管介入治疗的质量控制和规范体系;
他主持并建立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网络直报系统,使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甚至是惟一一个)从国家层面来规范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国家……
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始终贯穿其行医的每个阶段。他是中国心血管介入治疗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名副其实的推动者。
心血管内科发展的四大“基石”
作为当前我国心血管内科发展的“领头羊”。霍勇经常回顾心血管内科的发展。读史以明志,回顾过去是为了思考心血管内科的发展。
霍勇认为,心血管内科的发展有四大“基石”。
首当其冲的是,近几十年,医学界对心血管和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的认知越来越深入。
其次是危险因素学说的发展。“目前很多疾病并不知道病因。包括心血管疾病。但是我们可以确定其危险因素,从控制危险因素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比如血压、血脂等。”
循证医学发展对心血管内科的发展起到了举重若轻的作用。“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心血管疾病治疗从经验医学发展到循证医学。过去人们看病是靠经验,从病人个案和发病机制判断疾病,容易出现偏差和谬误。”霍勇说:“心血管循证医学的发展让我们耳目一新。”
霍勇举例说,比如过去人们发现猝死前会出现早搏,于是每一个早搏的患者都严格使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后来,1989年美国进行的CAST研究发现,在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病人中,其猝死率非但没有减少,有的却有所增加,提高2-3倍。
“心血管内科发展的第四大基石就是一批心血管诊治技术的发明,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冠状动脉介入技术。”霍勇认为冠状动脉介入成为心血管治疗领域的一场革命和标志性事件。
中国心血管发展要晚于国际上10~15年
相比国际上心血管内科的发展,霍勇认为“中国心血管内科的发展要晚于国际上10~15年。在很多方面我们仍然处于,他们编故事,我们听故事。”
比如冠心病介入治疗需要的器械都是外国人发明的。但是霍勇认为心血管内科的发展并非依赖介入技术,“这是因为介入治疗技术本身远远不如其理念重要。介入治疗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它综合了影像、计算机、材料等。让患者付出最小的代价,最小的创伤,最小的痛苦,达到最快最好的治疗效果。”
“从技术本身来讲,我不认为介入技术本身有什么了不起。20年前球囊,后来是裸支架,这10年用药物支架。未来10年,我们可能用可降解支架,再过10年或许我们什么支架都不用了。”
技术没有一成不变的,重要的是技术的理念,是从technology(技术)到science(科学)。
“提出这个概念,实现这个概念,我们差得很远。这个不是一步两步的差距。”霍勇无奈地说。
“我们差吗?”话锋一转,霍勇又认为,“中国人心灵手巧,在某些方面甚至做得更好,比如手术方式的改进,我国在心血管介入技术的使用上更加普及,完全可以比肩国际。”
霍勇强调说,“我们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中医‘上医治未病’的理念下,我们的介入治疗更加注重整体。西医更注重局部。”
我国国产冠状动脉支架使用率75%
需要安装支架的患者都会遇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装进口支架还是国产支架?
进口支架价格高,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救命,不少患者家属不惜勒紧裤腰带装“最贵的”。在他们看来,价格最贵的就是最好的,进口的就是最棒的。
霍勇曾经主持过我国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介入器械的研发和临床试验工作。“目前我国国产的冠状动脉介入支架的使用率已经达到3/4。”在他看来国产支架和进口支架差别不大,患者不用担心,“但是我又没有证据。通过企业提供的资料看,某些国产介入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进口的不差。”
价格并不是判定支架好坏的标准。这是因为进口支架可能要做几万例临床试验,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所以进口支架的价格也比国产支架普遍高一些。
国产支架目前多数还是处于仿制阶段,自主研发水平和国际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都没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不过一些国产支架品牌也在寻求创新,在一些方面可以和进口支架媲美,甚至超越进口支架。
“我国心脏支架并未被滥用!”
近几年,心脏病支架被滥用的质疑之声此起彼伏,颇引人关注。比如有专家指出,国外很少有病人需要3个以上支架,可国内,不少病人被放了5个甚至10个支架。还有专家根据统计资料称,一半的支架都不靠谱儿。
“被滥用无非就是说支架被放多了,”霍勇认为,无论是国家数据还是医院资料来看,心脏介入治疗的各项指标是正常。
2009年原卫生部建立了心血管领域(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等)介入治疗须进行相关病例网络实时上报(即网上直报系统)。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甚至是唯一一个)从国家层面来规范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国家。霍勇是该系统的主要建立者。
“根据2013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网上直报系统提供的数据,我们共做了45万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平均每个人病人使用了1.51个支架。”霍勇很肯定地说,“从世界范围来看,我们是居中的。不存在被滥用的情况。”
霍勇还指出,“国际上对放支架的适应症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几年的数据均显示,在行PCI的病例中,约90%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当然,霍勇也不否认存在有部分病例支架多放的情况。“但是如果说,有哪个专家拿数据说事,那都是站不住脚的,是背着良心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