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结盟斯嘉达 专家详解中意乳企合作背后玄机
发布时间: 2014-06-24 09:34:07 | 来源: 中国经济网 | 责任编辑: 健康中国
伊利结盟斯嘉达 专家详解中意乳企合作背后玄机(资料图)
近日伊利集团宣布与意大利最大乳品制造商斯嘉达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起行业内外巨大反响。目前正值国家大力推进乳业转型升级和兼并重组的关键时刻,伊利此时与斯嘉达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是个什么样的信号?这次战略合作又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将会为行业和消费者带来什么?我们邀请了《经济观察报》研究院院长新望和农业部资深乳业分析师、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陈渝就此进行分析。
中欧乳业风向标
主持人:这次伊利与斯嘉达的合作在业内引起的反响很大,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乳业海外整合的一件标志性事件。但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对于意大利乳业了解不多,能不能请陈渝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一下意大利乳业和斯嘉达公司的基本情况。
陈渝:提起国外乳业,可能很多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实际上意大利在欧洲是个乳业大国。意大利国内乳制品行业规模约125亿欧元,牛奶年产量1109万吨,和我们熟悉的荷兰差不多。而且意大利的牛奶大部分用于出口,国内消费量仅340万吨。
斯嘉达公司是意大利产量最大的乳品企业。公司所在的曼图亚在意大利北部波河河谷,是著名的奶源地。斯嘉达在意大利最早推出带瓶盖的利乐屋包装的牛奶,有个外号叫“带瓶盖的牛奶”。这个企业还有一个特点是它的膜过滤技术专利,能在保持牛奶营养和口感的前提下延长货架期,在欧洲乃至世界上都算是领先的。
主持人:那么您认为,斯嘉达是出于什么理由选择与伊利合作呢?
陈渝:就像刚才说的,意大利的大量乳品用于出口,国内市场比较小。这也反映出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欧美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乳品消费需求趋于饱和。加上到2015年牛奶配额制就要取消了,也就意味着欧洲各国的牛奶产量会大幅度增加,所以他们需要新的市场和合作伙伴。
相比较而言,亚洲地区经济增长形势相对良好,中国、印度及东南亚地区居民乳品消费需求增长较快。另外,中国乳品加工产业发展较快,整体投资环境相对较好。从目前国际主要大型食品企业投资方向来看,大家普遍看好中国未来消费增长的潜力。
斯嘉达其实跟很多国际同行都保持了长久的合作关系。这一次与伊利达成合作,相信他们一定也考量了很久。当然,从外界看来,能与中国最大的乳品企业合作,是斯嘉达能够取得的最好的一个结果。
主持人:请教新望老师,为什么业内伊利和斯嘉达的这桩合作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新望:这离不开目前的行业背景,因为今年5月以来,国家大力推进“乳业新政”,促进国内乳业转型升级、兼并重组,作为乳业龙头伊利的海外布局,对于行业转型升级来说,是个风向标。所以伊利集团的一举一动也就特别引人注目。
而业内人士关注伊利和斯嘉达的合作,还有一层原因。就像刚才陈渝老师说的,意大利是欧洲乳业重镇,斯嘉达是意大利乳业排头兵,斯嘉达这个企业和欧洲的很多企业都有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很多欧洲国家的乳品生产许可证。所以业内人士一眼看出,伊利和斯嘉达的合作,不仅是和这一个企业的合作,甚至不仅是和意大利乳业的合作,而是和整个欧洲乳业建立了合作。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件事对行业的影响很大。此后这两者合作上任何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整个行业的风向标。
全球布局助伊利进一步取得国际市场发言权
主持人:两位专家都知道,最近国内奶源比较紧张。那么在您看来,伊利和斯嘉达的合作是不是应对奶源紧张的一个举措?
陈渝:我认为,包括伊利在内的中国乳企的海外合作肯定都有“海外寻奶”的意图。这些合作对于率先走出奶源紧张的局面肯定是有帮助的。不过要把它仅仅理解为解决当前奶源紧张之举,就看得太浅了。按照农业生产规律,奶源紧张周期不可能持续很久,几个月就会过去,乳企的海外合作无非是加速了这个过程。那么伊利与斯嘉达合作的真实用意实际上是全球布局,此前伊利通过和美国DFA合作和在新西兰南岛的投资,已经在美洲、大洋洲都布了点,打了桩。那么这次就是要把桩子打在欧洲。这样通过全球布局,取得在国际市场上的发言权。
主持人:陈渝老师,刚才您讲到伊利的全球战略。作为一个局外人,您怎么看待伊利的全球战略?
陈渝:通过我对伊利的关注,我注意到它今年做了这么几件事,投资11.03亿元在新西兰南岛建立了婴儿奶粉生产基地,与美国最大的牛奶公司DFA达成战略伙伴关系,在原料采购、牧场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合作,然后现在和意大利的斯嘉达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这几件事,看上去很分散,其实有一条主线,就是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最优质的资源,增加自己在全球供应市场的掌控力和发言权。
新望:伊利很早就引进了国外的家庭牧场,从牧场到餐桌的产业链建设,动物福利等等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次和斯嘉达合作,将获得的是和欧洲标准的接轨。欧洲国家乳品有三层标准管理,第一层是整个欧盟的标准管理,第二层是国家层面的标准管理,第三层是公司内部的标准管理,这三个标准一个比一个严。如果伊利通过与意大利斯嘉达的合作为自己在国内乳品行业建立新的标准,那时,就会出现中国乳业的升级版。伊利就会推着整个产业向前走。
陈渝:对,所以我认为,伊利正在走的全球化路线图,就是找到全球一流的伙伴,掌握全球优质资源,参与国际行业标准。
海外战略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主持人:如您所说,伊利这一年海外动作频频。那么如果让您猜想,您认为伊利下一步举措会在什么地方?
新望:如果从行业的长远发展考虑,我觉得:中国乳品行业现在最缺的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化的基础人才。有再好的资源,缺乏盘活的人才也难以为继。人才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乳业与国际上的差距还很大,如果伊利能够借助这次机会,与世界一流的院校、研究机构建立更紧密的联系,那对于中国乳业的转型升级,真是功莫大焉。
主持人:二位老师能不能通过这次合作,展望一下未来我国乳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陈渝:中国乳业正在实现也必须实现全球战略资源一体化,也就是加入全球产业链的整合。随着伊利等乳企海外合作模式的成功,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乳品企业将加快对海外市场的投资布局,将进一步推动中外乳品市场的融合,拉近中国乳业与国际乳业的距离。
新望:国际化是中国乳企迟早要走的一条路,是一个大战略。细数下来,国外快消品和乳品企业无一不是靠国际化奠定其大品牌地位。或者以各大洲市场为导向设立业务集团,或者设立跨国分公司、办事处,或者将原料、生产、销售、研发分布全球,进行在地化管理。但中国作为后发经济体,中国企业没有机会像发达国家企业早期那样开疆拓土,国际经济形势不一样了。那么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路子怎么走,没有先例可循。伊利作为中国乳企的龙头老大,它的海外布局,不仅肩负着提升、改造中国乳业的责任,也在为中国食品企业的国际化趟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