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健康头条

别让“奶粉进药店”尴尬下去

发布时间: 2014-06-12 10:17:23   |  来源: 健康报   |   健康中国远程编辑   |  责任编辑: 冯晨

  去年9月以来,奶粉销售,市场上多了一条新渠道:药店。奶粉进药店,效果如何呢?据本报昨日报道,不得不有些遗憾地告诉大家:无论是北京、浙江等开展试点的省(市)也好,还是长沙悄然试水的药店也罢,消费者似乎兴趣都不高。(6月10日《长沙晚报》)

  “奶粉当药品管”曾经被视为“提升婴幼儿乳粉质量、提振消费者信心”的救赎举措,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和热切企盼。然而,实现“奶粉当药品管”途径之一的“奶粉进药店”销售遇冷表明,消费者并不领情。一项旨在保证质量、促进消费的惠民善举,缘何叫好不叫座?个中缘由值得探究与反思。

  首先,从营销的角度来看,消费者不愿去药店买奶粉的第一个原因便是价格。同样销售某个品牌的奶粉,药店售价最高。对于家长们而言,奶粉可是一个需要长期投资的项目,去药店买奶粉显然不是首选。同时,药店在服务和营销策略上也有缺陷。从各地情况来看,很多设有奶粉专柜的药店,依旧停留在卖药的思路上,当其他销售场所搞促销活动时,那些药店几乎没啥动作。

  其次,“奶粉进药店”并不是解决奶粉问题、特别是奶粉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之策。正如专家所言:“安全的奶粉是生产出来的,不是药店专柜销售出来的。”况且“奶粉进药店”之后,药店也明确表示,只是提供一个销售的空间,并不负责质量保障,也不参与监管。换言之,奶粉并没有因为摆在药店的货架上就更加安全。因为进货渠道别无二致,消费者自然更愿意去超市等地方购买。其实,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是奶源安全和质量合格,至于将合格的奶粉摆放到那里销售并不重要。

  再次,药店销售奶粉限制过多、购买手续过于繁杂,无形中也为消费者到药店购买奶粉设置了障碍。目前“奶粉进药店”的销售方式均为奶粉专柜设立自助售货机模式,消费者需要自助使用扫描、刷卡付费的电子终端,操作较为繁琐,购物体验感欠佳,导致消费者望而生畏。

  “奶粉进药店”试运行9个多月来,遭遇“冷场”的尴尬,还源于“奶粉进药店”只有总体目标,没有具体实施细则,这便导致监管无从施展。国家虽提出了“奶粉当药品管”的要求,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因“奶粉进药店”尚处于试运行,也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这就使得对“奶粉进药店”的监督,仍然处于“只可观望不可实施”的尴尬地步。

  诚然,推行药店卖奶粉,如果对奶粉质量安全监管依然如常,恐怕只是换汤不换药。要想让“奶粉进药店”的善政不落空,当务之急必须出台实施细则,以便其更具可操作性。与此同时,有必要重新审视“奶粉进药店”政策,政府在确保奶粉源头可溯、质量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放手让药店自主管理经营,发挥药店的特长,为消费者提供专业指导和购买便利,简化消费流程,逐步培育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从而改变目前的尴尬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