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名医

杨军林:医术精湛 开拓创新

发布时间: 2014-06-02 15:22:07   |  来源: 新华网   |   健康中国远程编辑   |  责任编辑: 郭洪涛

  三级教授、医学博士

  二级主任医师、骨科博士后,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及显微医学部(大骨科) 副主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侧弯中心 主任

  新苗基金脊柱侧弯治疗基地主任

  专业与特长:

  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工作25余年,目前专攻于脊柱畸形的诊疗,精于婴幼儿、青少年、成人及退变性脊柱侧弯、驼背后凸畸形等各类脊柱畸形的矫正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诊治,目前每年独立主刀完成脊柱畸形手术150台以上。建立国内首家多单位、多科室合作的脊柱侧弯临床科研中心,2010年与广东省青基会联合成立全国首个专项治疗脊柱侧弯的慈善基金——新苗基金,并将中心建成新苗基金脊柱侧弯治疗的唯一基地。目前中心已完成了大量的脊柱畸形矫形病例,并于2011年使我院脊柱外科侧弯手术量突破170例。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多项进展:

  1.实现95%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术不输血;

  2.突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FVC<30%)的重度脊柱侧弯不能手术的国际禁区;

  3.建立全国首家具有SSEP,MEP,DNEP,Trigger EMG,SCEP,F-EMG联合的术中诱发电位监测系统,最大程度地保证术中脊髓神经安全;

  4.成功克服了伴有脊髓畸形重度脊柱侧弯一期手术的国际难题;

  5.国内率先提出腰弯去旋转保留腰椎功能的理念;

  6.建立了各种特殊类型重度脊柱侧弯治疗的策略,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7.开展广东省范围的中学生脊柱侧弯普查工作;

  8. 开展胎儿三维超声的查年筛查。其中95%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不输血和极重度脊柱畸形伴严重肺功能障碍手术更是被医院列为重点技术提交卫生部。在婴幼儿脊柱侧弯、青少年脊柱侧弯、重度脊柱侧弯和老年退变性侧弯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主持完成多项国家教委及广东省重科技点攻关课题及分课题,在研基金包括国家自然资金1项,200万的中大5010项目1项、15万的横向课题基金1项;发表相关SCI及核心期刊文章近50篇,获得国家专利4项,广东省及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五项,并多次受邀在国内外专业学术会议上进行演讲或授课。长期于美国华盛顿巴恩斯医院脊柱外科学习,并多次与丹麦Arhus大学、英国、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大学等多家顶级脊柱侧弯中心进行脊柱侧弯相关学术交流和访问,并建立了定期疑难病例会诊制度和脊柱侧弯数据库。2012年首次举办国际脊柱畸形矫治高峰论坛,实现广东省脊柱畸形国际会议 “零”的突破,会上邀请了来自英国、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及国内多家顶级脊柱侧弯中心的专家30余位进行授课交流,同时通过开展脊柱侧弯专科医师培训及省内外疑难脊柱畸形病例会诊手术,将中心团队及经验介绍到省内外各大医院,并在省内多个中心城市建立侧弯协作中心,大大提高了我院及我中心的影响力,得到广大同行及多位院士及老专家的书信表扬。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诊治方面,在国内首创超声诊断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并首创选择性深度扩臼术治疗治疗先天性髋脱位,随访10余年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国内广大同行和患者的认可。

  科研基金和成果

  (一)以第一作者主持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等基金课题10项

  1. 主持 “多椎体去旋转技术矫正LenkeⅤ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课题,200万,中山大学5010项目,2012.7~2022.6

  2. 主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分化调控差异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致病机理的研究“课题,32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1.1~2013.12,编号:81071439

  3. 主持“双弯同步直接椎体去旋转治疗特发性脊柱双弯疗效的临床研究”横向课题,15万,2012.5-2015.5,现课题正顺利进行。

  4. 主持“低龄儿童脊柱侧凸分节段定量定向去旋转的生长棒系统研制”课题,3万,编号:2008B030301114,已完成。

  5. 参与香港大学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关于“脊柱侧弯手术矫形的动物模型开发”课题的合作 2007.6始,已完成。

  6. 主持“组织工程骨的研究开发及相关产品的产业化” 分课题(2007),7万,编号2004z1-e003,已完成。

  7. 主持“选择性深度扩臼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课题,文件号:中博基字[2005]12号,1万,中国博士后基金(2005-2007),已完成。

  8. 分课题主持“陈旧性舟状骨骨折微创治疗的器械及方法研究",(“创伤救治技术与器械及方法研究”,广东省重点攻关项目,负责单位: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广东省科委重点攻关课题分课题(2000-2002),完成。该课题采用微创器械,使BMP更加准确注入舟状骨骨折端又可以减少骨折端的血液循环,有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大大减少了陈旧性舟状骨骨折引起的残疾人数,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简便可靠的方法,解决了临床上传统舟状骨骨折治疗后,骨愈合困难、疗效差等难题;

  9. 主持“广东城市新生儿髋疾病发病现状及发病因素研究”,广东省科委重点攻关课题(1999-2001),完成。该项目的完成对广东省1万余名新生儿进行DDH的普查,早期发现DDH患儿近百名,并早期给予治疗,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课题对广东DDH的发病因素进行了系列研究,并提出了完善的预防措施,对该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奠定了基础;

  10. 主持“同种异体骨圈椎体融合器临床研究”,广东省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8-2000),完成。此项目研制的"骨圈椎体融合器"1997年获国家专利一项,专利号:ZL96236772.9,并已经临床推广,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并获2002年广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2003年全军医疗成果二等奖。

  (二)以项目主持人获得的广东省、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2003年“同种异体骨圈椎体融合术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

  2003年“同种异体骨圈椎体融合术临床应用研究”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

  2001年“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肌洞法的建立研究”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9年“新生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及诊断研究”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8年“新生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研究” 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年“新生儿髋关节脱位超声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 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7年“新生儿髋关节脱位超声诊断的临床研究”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三)获得国家专利4项

  1. 201120308132.2 一种用于脊柱矫形和固定的单向自动撑开椎弓根螺钉 实用新型专利

  2. 201120308067.3 用于儿童脊柱侧弯矫形和固定的动力自动撑开矫形系统 实用新型专利

  3. "广东城市新生儿髋疾病发病现状及发病因素调查"结题后,项目组联合广东省妇幼医院应用B超对上万例新生儿进行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普查,早期发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130余例,并给予早期干预,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此项目研制的"可调式外展固定架"2000年获专利一项,专利:ZL 00227811.1,已在临床推广,其良好的矫正效果,廉价的治疗费用获得了广泛认可。

  4. "同种异体骨圈椎体融合术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同种异体骨圈椎体融合术临床应用研究"分别获得2002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3年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此项目研制的"骨圈椎体融合器"1997年获国家专利一项,专利号:ZL96236772.9,并已经临床推广,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