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健康头条

儿童看病难如何解决?

发布时间: 2014-05-27 15:05:53   |  来源: 新华网   |   健康中国远程编辑   |  责任编辑: 冯晨

  儿童看病难现象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与难题问题。“六一”儿童节前夕,记者走访长沙、岳阳、邵阳等地发现,家长喊难、儿童受累,医生叫苦,成为大医院儿科的真实写照。专家建议,应重视基层医院儿科建设,确保优秀医生“沉淀”在基层。同时应完善儿科基层首诊制度,缓解大医院儿科看病压力。

  看病像打仗,挂号如春运

  部分家长反映,孩子患病让家长心疼,而带孩子上医院看病又让家长头疼。记者发现,目前儿童挂号难、看病难、住院难已成为家长的一块“心病”。

  近日,记者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看到,门诊大厅拥挤不堪。候诊区坐满了患儿和家长,俨如春运时的火车站候车室。儿科专家门诊室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些家长怀揣病历、检查单,抱着患儿,焦急等待着专家的“传唤”。

  “带孩子看病,一家老小上阵。一个人拿奶粉、奶瓶、尿片、热水,一个人跑上跑下排队挂号,还有一个老人负责照顾孩子。”一位患儿家长说。

  记者发现,与湖南省儿童医院、湘雅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等大医院儿科人满为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社区医院内,患儿寥寥无几。

  三大原因造成儿童看病难

  受访家长表示,带孩子到大医院看病有三难:一是医院停车难,抢车位不仅拼体力,还得拼眼力;二是挂号难,特别是看专家号难,就算排队1个小时后,见到了专家,说尽好话,专家也只给3分钟就诊时间,不是专家不耐心,而是后面排队的患者太多;三是住院难,为了一张床位,托了熟人、找了关系,得到的答复还是“没有床位”。

  “不是我不愿意等,而是孩子的病等不起!我从来没为自己的事求过人,但为了给孩子看病的事,不知求过多少人。”一位患儿家长无奈地说。

  不仅家长喊难,医生也叫苦。一些儿科医生认为,目前儿科医生的工作状态是工作累、压力大、待遇低、医患关系紧张。在暑假、寒假、春节等就诊高峰期,儿科看病难的问题更严峻,医护人员的压力就更大。

  湖南省儿童医院大内科主任王希勇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病症,在诊治过程中,医生诊断时间比成人长出不少。夏季是手足口病、肠胃病、呼吸道疾病等流行病的高发季节,像感冒、发烧等小病号也不在少数。为了缓解暑期看病难,医生白班、小夜班、大夜班轮流,有些儿科医生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

  记者调查发现,大医院儿科看病难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部分基层医院就医水平有限,家长更愿意带孩子到大医院或是儿科专科医院就诊,连感冒、发烧等常见病,也习惯于带孩子跑大医院,客观上加剧了儿童看病难。

  其次,我国儿科医生严重缺乏。据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兼儿科医师分会会长朱宗涵介绍,儿童专科医院仅有68家,占全国医疗机构的0.42%;儿科床位25.8万张,占全国医院床位数的6.4%。儿科医疗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儿科医学现状已形成严重不对称现象。据调查,我国儿科医生缺口逾20万人。

  三是部分医院出于利益考量,不重视儿科建设。记者调查发现,儿童用药剂量小,儿童也不适宜做大量医疗仪器检查,所以儿科是医院科室中收入偏低的科室,在“以药养医”“以器养医”的盈利模式下,医院不愿对费力不盈利的“小儿科”投入更多,致使儿科成为长不大的“小儿科”。

  记者发现,由于目前薪酬待遇较低,医患矛盾易发,致使一些基层医院儿科医生人才流失严重,“招不来人,留不住人”成为部分基层医院儿科的现状。人才流失、医院不重视,致使基层儿科诊疗水平一直“停滞不前”,也难以获得家长的认同与信任,家长们宁愿绕远路、排长队,也要涌向大医院,给孩子看病。

  建立儿科医生培养体系,完善基层首诊制度

  专家认为,缓解儿童看病难的问题,应建立完善的儿科医生培养体系,加快儿科医生培养;重视医院儿科建设特别是基层医院儿科建设,提高儿科医生的收入和地位,确保优秀儿科医生“沉淀”在基层。

  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祝益民教授建议,根据我国目前儿科医师缺乏、供需矛盾突出的现状,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在部分有条件的院校开设儿科学院,设立临床医学儿科专业方向,通过高校培养,弥补儿科医生缺口,提升儿科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医疗质量和科研水平。

  祝益民教授建议,尽快出台儿科专业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规范儿科医生的诊疗行为与诊疗流程,确保儿科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医院儿科医护人员待遇与地位,鼓励各大医疗机构儿科专家到专业儿科医院多点执业,缓解就诊压力。

  专家认为,按照分级诊疗的合理构成比,基层医疗机构应解决80%的常见病,三级综合或专科医院的专科医师解决20%的疑难杂症。然而目前的医疗情况却正好相反,不少常见病患儿涌入大医院,造成优秀医疗资源的浪费。所以说,儿童看病难的问题主要是到大医院看病难,而并非在二级医院或社区医院看病难。专家建议,应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儿科建设的基础上,完善儿科基层首诊制度,缓解大医院儿科看病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