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医院动态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改政府而非改医院

健康中国health.china.com.cn 时间: 2014-04-28   来源: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4月28日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今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将扩大到1011个县。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有哪些问题与经验?4月13日,记者远赴贵州省平坝县人民医院进行实地采访。

  医改重在政府给力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改政府,不是改医院。”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张光奇如是说。

  作为全国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该省平坝县人民医院的改革也印证了这一点。

  2011年6月,平坝县人民医院成为贵州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012年6月,成为国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013年8月,通过省医改办专家组验收。2013年与改革前的2010年相比:门诊人次增幅90%,住院人次增幅51%,药占比下降1.1%。随着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大幅提升,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此过程中,平坝县政府调整医院人员工资财政预算拨款比例,从60%提高至80%;补贴医院药品零利润销售损失的30%药品利润;增加人员编制,从150人增加到200人;下放了医院用人自主权,医院科室主任、护士长由医院任命,由县卫生局考核,报人事局备案。此外,还承担了新院区建设的缺口资金统筹工作。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人员编制,下放用人自主权,补偿药品零差率的部分补偿……这些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医改哪能让卫生局牵头,至少也得是分管发改委的县长统筹。医改要动钱动利益,卫生局的综合协调能力不够,牵不起这个头。”谈到平坝县人民医院改革的经验,张光奇坦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改政府,不是改医院。医改所需的配套政策十分庞杂,难度也很大,尤其是在贵州这样的地区,在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推进改革有很大风险。”

  绩效改革激发活力

  “吵了一年零四个月,就为了绩效分配的事。等到不吵了,我还有点不习惯。”朱波是平坝县人民医院的院长,做了20年院长,狠下决心做了绩效改革,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每次发完工资,都有人跑上门来投诉,他小小的办公室常常“门庭若市”。而那些不上门吵的,大多是那些努力工作的业务骨干。

  对于这些人,用外科主任周贵军的话来说,“工作更累,但挣得更多。”

  2010年3月,平坝县人民医院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现因事设岗,全员聘用。2012年4月,该院进行了绩效分配改革,打破大锅饭,实行“多劳多得”。

  以外科为例,改革前实行大平均主义,10个人一台手术,平分绩效。现在分成3组,每组又分成主刀、一助和二助。分工不同,责任不同,权重不同。“要按以前平均下来,主刀很辛苦也只是拿500元,现在能拿到2000元。”周贵军说。

  “以前员工吃大锅饭,体现不了多干多拿,工资差距最多也就几百块钱。业务骨干感到付出得不到收获,做了事情也不得到好处。更多的人觉得吃大锅饭不累,挺好。”朱波说:“现在有了差距,你不想辛苦就少拿点,而那些业务骨干,尤其是年轻的科主任,干劲十足,带动的业务量、效益也随之提升。”

  然而,绩效改革仅仅是一个小的方面。整个人事制度改革仍存在诸多问题。

  朱波告诉记者,尽管他们已经做了因事设岗,竞聘上岗,但这只是形式上的岗位管理。“真正的岗位管理是什么?是谁不能胜任岗位,我可以解聘。但现在,解聘后怎么办?他还是编制内的人,还是国家的人,还得给他安排工作,谁也动不了谁。体制改革的问题,牵涉很多利益,我动不了。”

  正如张光奇所说,省里很多医院都在追求编制,“大家还在挣编制,为什么?因为现在还是根据编制去定预算费用。”

  尽管平坝县人民医院编制内员工80%由政府承担,朱波还要面临其余20%职工的工资,以及编外150名员工的工资和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