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健康心理

少年派的集体无意识

健康中国health.china.com.cn 时间: 2014-04-16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首先我想简单说讲下荣格关于心理模型的理论。

  人的心理结构大概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自我作为意识的中心,个体无意识作为被压抑的心理内容的仓库。意识与无意识通常都被认为来源于经验。

  集体无意识是一个储藏所,它储藏着所有那些被荣格称之为原始意象的潜在的意向。原始指的是最初或本源,原始意象因此涉及到心理的最初的发展。人从他的祖先(包括他的人类祖先,也包括他的前人类祖先和动物祖先)哪儿继承了这些意象。这里所说的种族意象的继承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可以有意识的回忆或拥有他的祖先所曾拥有过的那些意象,而是说,它们是一些先天倾向或潜在的可能性,即采取与自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作出反应。例如,人对蛇和对黑暗的恐惧。人并不需要通过亲身经验才获得对蛇和黑暗的恐惧,当然亲身经验也可以加强一个人的先天倾向,是因为我们的原始祖先对这些恐惧有着千万年的经验。这些经验于是深深地镂刻在人的大脑之中。

  由此我们发现,一共有两个“宇宙”,一个是以皮肤为分割的外部世界的宇宙,由物质、物理规律、大自然以及其他人构成。一个是以皮肤为分割的内部世界的宇宙,由自我、情结以及原型和原始意象构成。

  两个世界同样丰富,内倾的人更加关注内部世界(也就是个人自我、个体无意识以及集体无意识),外倾的人更加关注外部世界。

  东方文明的文化整体上更加内倾,为向内的精神世界发展提供了温床。或许是人口众多的关系,为了在拥挤的空间中容纳更多的人,整体上东方文明是压抑外倾一面的,因此在文化和宗教上给内倾的发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西方文明的文化整体上更加外倾,为向外的外部世界发展提供了温床。逻辑、思辨、科学和理性,改造世界的强大能力与动力。或许是人口偏少的缘故,文化上西方文明没有压抑外倾,但也较少的发展内倾的一面。

  集体无意识中比较重要的几个原型是人格面具、阿尼玛或阿尼姆斯、阴影和自性。

  ————————————————下面是影评————————————————

  树木,动物,园林,古韵的音乐,安逸的生活。影片以典型的东方文化作为开始。

  少年派的名字“Piscine Molitor Patel”,取名自清澈的游泳池,代表其清澈的灵魂,只有清澈的灵魂,才可以看到更深的内部世界的宇宙。

  得益于父亲是数学家,在一次圆周率的背诵中,派(π)成功的让人们记住他的别称,派(π)。后来,改成派(π)也是因为每个人都有适应外倾世界的需求,π代表外倾与科学。

  这段故事象征着:这是自我用意志去适用外倾和思维的世界。工业化、现代化、科学化、网络时代等西方文明所构建的一切,都可以体现西方文明倾向于外倾和思维。

  内倾而清澈宁静的灵魂,则需要付诸意志方能在外倾的世界中立足。

  “我甚至不知道如何航行,但我不是孤独一人,理查德帕克曾跟随着我。”——他的意识和个体无意识是一人;集体无意识中的阴影则是理查德?帕克,心中的猛虎。

  片中的小说作家在外倾的世界中得不到灵感,外倾总是容易枯竭的,因为那是钢铁、意志、机械与乏味的世界。所以作家到印度来,希望可以从内倾的世界中寻找创作的灵感。

  第一个神:她通过Krishna的嘴,看到整个宇宙。嘴是一个窗口,而宇宙,则是集体无意识的丰富内涵。东方文化在不断向内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发现和理解集体无意识,最终终于看到了整个宇宙。

  他用望远镜来观察自己的心灵。

  看似乱糟糟的一团,

  他却说看到的是一个美丽的宇宙:

  他给意识增添上的是

  宇宙内不为人知的宇宙

  ——柯勒律治:《笔记本》

  派的父亲让派不要轻信宗教,他认为自己是新印度人。派的父亲是外倾的人,他相信科学,这在现在外倾的世界比较受欢迎,也容易成功。

  其实这也折射出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这种碰撞也会反应在每个人内心之中的冲突,甚至也反映出每个家庭的冲突。

  宗教,我认为有净化人类心灵的作用,通过让自我不断强大,让近乎原始的本能般的集体无意识(也有攻击、黑暗等种种社会道德所不允许的一面)被逐渐的驯化。然而被强制的驯化,实则有可能更加狂野的反扑。

  宗教在很多时候也起到了集体无意识中的人格面具的作用。这人格面具足够强大的话,会压抑集体无意识中的阴影原型。而那阴影,则是每个人心中的猛虎。在派(π)心中,那只猛虎则是理查德?帕克。

  科学在探索外部世界中,比宗教更加有力。因为宗教更大的作用,可能是探索和保留内部世界。外倾的世界物质富足,然而精神匮乏。人们坚信的科学规律,在某一天被证实偏差之后,可能会导致信仰的缺失。事实上,人们走出宗教的信仰之后,却走入了科学的信仰。这对当今中国的精神匮乏也具有警示作用。

  在派的家庭中父亲和长子是外倾的。母亲和派是内倾的。态度上的不同,导致了理念的冲突。类似的冲突在几乎每个家庭中都可以看到。

  青年时代——在猛虎吃活羊的课之后,派开始适应外倾的世界,分数和法语。外倾态度是适应世界所必须的,然而派却觉得少了些许意义。

  在遇难之后的海上航行,信仰代表自我,而猛虎则代表集体无意识中的阴影。希望净化的自身的自我难以让派生存下来。正是集体无意识在进化中不断积累的生存本能,也就是阴影猛虎,才得以让派活下来。

  沉船后不久,猛虎对派发起攻击,象征在强大的生存的压力下,阴影意图攻击自我,而一直以来占据主导的自我不愿意被吞噬,于是喂了阴影一只老鼠来解饿。——派是素食主义者,然而人类的本能毕竟是杂食,其实吃肉更多一些。

  之后,派躲在救生衣做的漂流筏上。猛虎则栖身在小艇中。在巨大的压力下,派出现了诸多的幻觉,逐渐分裂成自我和阴影两部分。漂流筏是自我的栖身地,象征文明;小艇是阴影的栖息地,象征生存与本能。派的自我一直相信上帝(纯洁的那一部分),当然也运用现代科学以及知识。

  接下来,阴影不断得到个性化,自我从中获取到足够多的生存技能,这时候生存已经不是首要的目标。人格的自我与阴影的整合则开始进行,阴影得以被驯化,以便与自我和平共处。阴影的猛虎便可以和派的自我共处于小艇和漂流筏中组成的系统中。

  后来有一段阴影和自我一起看到一些幻象,这部分应该是个体无意识。派看到了妈妈,看到了海沟深处的沉船。这是派的创伤,平时被个体无意识封存起来,只有人格结构稳健之后,内心强大的时候才可以一撇。

  再下来是风暴与上帝显现。这段象征自我掌握了更多的心理能量。唯有意志的力量才可以面对信仰和上帝,阴影则无法直视和抗衡上帝所带来的风暴洗礼。

  在狂风、骤雨的风暴中,在残酷的生存考验中,派得以迅速的令自己人格的各个部分充分个性化从而整合到一起。此时派的内心已经达到平静,自我和阴影相互依存而和谐共处。

  浮岛是对派的最后一个考验,是退行和停留在内心世界中,流连在自己内心的和谐花园中呢?还是继续旅途并重归人类的世界呢?

  浮岛和谐且资源足够,象征内心世界的富饶与平静,这对此时派的自我是一个吸引。然而夜晚,却会吞噬和消化掉活物。象征过度沉浸内心世界,是危险的。因为这会导致一个人内心的孤独、缺少新大陆与外界的交流而导致贫瘠。最终,会慢慢的吞噬掉一切。而唯有和人类世界不断的保持联系,重返人类世界,才可以真正的保持精神的富足,才可以保持活力。

  而幻化为猛虎的阴影,则很清楚这一切,每天都会早早的躲到小艇中。

  派的自我经受住了诱惑,也象征自我的一些挣扎。于是他重新整理了资源,再次扬帆踏上旅途。

  最后派到了岸边,猛虎一头不会的走了。象征阴影重新回到集体无意识中,它的任务完成了。留下了文明、信仰的自我,重新进入了人类社会。

  这段人生的旅途,是少年派的涅槃。

  少年派这个电影给我的启示是,阴影与自我相伴,接纳它,喂养它,而不是用强大的人格面具去压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