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养老

关于衰老的错误认识

健康中国health.china.com.cn 时间: 2014-04-06   来源: 北方网

  

美国近期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打印出的部分肝脏薄片的功能几乎与人体肝脏一样,有望加速新药研发进展,并为培育出完整且可供移植的肝脏带来希望。

  张田勘

  癌症,是人们最为恐惧的疾病之一,也是医学研究者孜孜不倦攻克的难关。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对于癌症的医学基础研究和防治取得了什么进展?给人类防癌抗癌带来了哪些期待?

  肺癌 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癌症

  癌症,可谓全球健康的主要威胁。我国卫生计生委对24个省的72个监测点、覆盖8500万人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85.91/10万,死亡率为180.54/10万。全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确诊8550人,每分钟就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达270万例。按照人均期望寿命计算,国人一生罹患癌症的概率为22%。现在,居全国癌症发病和癌症死亡第一位的是肺癌。中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占到全球新增的20%以上,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和鼻咽癌这8种癌症死亡人数,约占中国癌症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

  -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去年出版的《世界癌症报告》显示,全球癌症发病数从2008年的1270万例上升到2012年的1410万例,全球癌症死亡人数从2008年的760万人上升至2012年的820万人。目前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是肺癌,每年新增患者为120万人;其次是乳腺癌,每年新增患者约100万人;随后是肠癌,每年新增患者约94万人。在所有癌症中,致死率最高的依次是肺癌、胃癌和肝癌。

  老龄化 癌症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癌症谱和发病率存在差异。在发达国家,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在发展中国家,除了肺癌外,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依次为胃癌、乳腺癌和肝癌。令人吃惊的是,中国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第一位,同时中国的胃癌、肝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过中国乳腺癌的死亡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在癌症发病原因上,中国癌症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污染,而是老龄化。人的寿命延长了,癌症也增多了。这与世界癌症的发病原因相同,国际上的62种主要癌症,大部分是人们在60岁-70岁后高发。不过,除了老龄化,不良生活习惯、人口增加也是引发癌症增加的主要因素。例如,常见的患癌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膳食结构不合理、肥胖和缺乏体育锻炼等。此外,癌症疫苗缺乏也成为中国和亚洲国家癌症高发原因之一。

  用药 可按癌症基因特点治疗

  癌症的治疗在2013年有一个重要的成果,即根据癌症的不同基因特点来对症治疗。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前不久发布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癌症相关基因变异数据库。研究团队对60株人类癌细胞系进行测序后,得到了一张针对身体不同部位癌症特异性基因突变的详尽列表。从这个数据库可以得知人们所患癌症的基因型或基因表型,从而有针对性地用药。例如,目前仅有一半的女性卵巢癌对顺铂有反应,顺铂治疗对另一半女性卵巢癌不管用。同为卵巢癌,但由于基因变异,基因型或基因表型不同,同一种药物不会对所有卵巢癌患者管用。

  2013年7月初,美国科学院院士、人类致癌基因Ras和第一个抑癌基因Rb的发现者罗伯特·A·温伯格等人提出,乳腺癌可分为至少5种不同的亚型。这些亚型又可以再细分为侵略性较小的“管腔”亚型及侵略性较强的“基底”亚型。侵略性较强的基底型乳腺癌经常迁移,在身体的其他远端部位播种新的肿瘤。侵略性较小的管腔型乳腺癌的患者预后较好,而基底型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因此,温伯格等人提出,除了对有不同基因变异的乳腺癌患者进行靶向治疗外,还需要考虑如何阻止非癌症干细胞不断地补充和转化为癌症干细胞。例如,采用辅助疗法抑制这种细胞的转化。

  英国剑桥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路易斯·费穆伦等人在2013年7月14日的《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关于肠癌的文章,同样指出了由于基因不同或变异,肠癌有不同亚型,因此需要用不同的药物治疗。研究人员对1190名肠癌患者的肿瘤样本进行基因分析,发现可划分为三种不同的肠癌亚型。其中有两个亚型是已知的,但超过1/4的患者患的却是一种未知的肠癌亚型,此前这种新亚型的肠癌从未被单独划分出来过。而且,患上这种新亚型肠癌后,患者的病情会比其他两种更为严重,因为这种新亚型的肠癌不仅更具侵略性,并且对有较强治疗效果的药物具有更强的耐受性。此外,这种新亚型肠癌还以不同于其他两种肠癌亚型的方式进行扩散。这不仅对临床医生提出了不同的用药要求,也向制药公司提出了要求,要研发和生产针对不同亚型肠癌的靶向治疗药物。

  疫苗 接种预防癌症将更简单

  性欲低下、关节疼痛和脾气暴躁,很多人觉得这些都是衰老后所必然伴随的生理现象,但其实,只要提前在生活方式上进行改变,也许年老后就能摆脱它们的困扰。以下是美国网站最新总结的老龄化过程中的7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衰老意味着关节嘎吱作响和疼痛。实际上,只要保持锻炼,就不会出现这些情况。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选取了一群年龄在40—67岁之间的女性,对她们的锻炼习惯进行分析后发现:那些每周至少锻炼2次,每次20分钟以上的女性,其膝盖中存有更多量的软骨。这就意味着:身体保持活跃的人不容易患上关节炎。

  误区二:衰老意味着骨骼变脆,体态弯曲。一项针对百岁老年女性的调查显示:其中只有56%的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她们在接受诊断时采用骨龄法测定出来的生理年龄只有87岁。这些百岁老人在成长发育阶段并没有接受过有益骨骼健康的饮食和锻炼方案,只能将其中的原因归结为基因和良好生活习惯。

  误区三:人体衰老会导致性欲下降。勃起功能障碍和性欲下降通常是由于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抑郁症所引起的,而这些疾病完全可以通过医疗手段得到治疗。从生理角度来看,性欲的确会随着年龄增长而稍微有所下降,但直到75岁时才会出现明显衰退的迹象。美国新泽西州老龄化研究所的学者,对一些在养老机构中独自生活的60岁以上老人进行调查后发现:有60%的人在过去几年里常与异性发生身体上的接触,如亲吻和拥抱,而且他们还想更进一步发展实质性的关系,但存在的障碍就是缺少和他们搭伴的伴侣。

  误区四:基因在决定寿命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长寿基因完全可能因为所吃的食物不健康、缺乏体育锻炼和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而发生逆转。

  误区五:老年人缺乏创造性。并非如此,创造性实际上会给老年人带来很多好处。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学者发现:那些经常参加合唱团的老人身体更健康,较少服用药物,走路时不容易跌倒。这些老年歌手在生活中的灵感更多。

  误区六:随着年龄的老化,大脑也会萎缩。2002年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老人大脑中的海马体(大脑中负责记忆力的部分)容积要明显小于年轻人。因此就有了这样的误区:年龄老化会导致大脑萎缩。但其他学者突破性的发现是:很有可能是慢性压力而不是年龄导致了海马体的萎缩。通过对177名年龄在18—85岁受试者的大脑进行扫描后发现:18—24岁年龄组中有25%的人海马体容积小得就如同60—75岁年龄段的老人。

  误区七:老年人总是脾气暴躁和心情不愉快。德国海德堡大学的研究者对40名百岁老人进行访谈后发现:尽管他们在身体和精神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障碍,但其中有70%的人认为自己心情是愉快的,超过一半的人认为自己现在的快乐程度并不亚于年轻时代,还有70%的老人说自己总是笑口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