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食品安全成“心头大患”
健康中国health.china.com.cn 时间: 2014-04-02 来源: 人民日报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屯溪路小学阳光校区的学生走进包河区食品安全检测室,和工作人员一起动手对蔬菜样本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浙江义乌市世纪联华超市蔬菜销售区,“透明销售”新鲜豆芽。吕 斌摄
1979年,我成为北京义利面包车间的一名学徒工,34年后,我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承担起了新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近年来,食品安全已成为我国消费者的“心头大患”。从事食品行业30多年,我对那些屡禁不绝的食品安全恶性事件深感痛心。
我在调研中掌握了这样几组数据:全国共有登记的食品加工企业40多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仅有3.8万家,绝大部分都是小工业、小作坊,加上不登记的各类小作坊数以百万计,承载着数以千万计的无证、不受管理的食品制造从业者。疏于监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缺乏了解是这些小作坊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这直接导致食品安全难以保障。有些不法商人,为了降低成本,不惜使用假冒伪劣的原辅材料和禁止使用的添加剂,生产出质量低劣的产品,从而伤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有些原料供应商,利用小企业小商贩追求低成本的心理,推销一些食品添加剂。比如一些小蛋糕厂,只要使用这些添加剂,不用鸡蛋也能做出蛋糕来。你想想可怕不可怕,这还是蛋糕吗?这不是化工合成品吗?另外,我们一般做熟肉制品,为了上色和保鲜,会加入少量的硝酸盐类添加剂,但这个量必须是严格控制的。有个卖炸鸡的小个体户,老板不在的时候,把这个当成盐去腌制鸡肉,结果造成多人食物中毒,其中有个孩子不幸身亡。这样的事件多令人痛心。
食品是提供营养健康、丰富老百姓饮食生活的必需品,价格不能太高,老百姓要能消费得起。食品事关国计民生,食品工业发展千万不能进入“因为安全而抬高价格”的误区,仅仅通过市场手段解决价格问题不现实。
经过缜密的调研,结合多年从事食品行业的经验,我认为,要保证食品安全,促进食品加工制造业良好有序发展,必须走集约化发展道路。从政策层面看,首先要提高食品行业准入标准,从根源上彻底解决闲散劳动力向食品行业涌入,一人一炉一锅就开干的行业现状;其次要科学制定食品产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引导投资方向,减少行业内因产能过剩引发的过度竞争和无序发展;第三是建立健全食品企业生产和产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形成“政府保障有力、部门监管到位、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社会舆论有效监督”的长效机制。从食品生产企业层面看,应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淘汰高耗粮、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合并缩减小微企业,淘汰小作坊;实现行业自动化、专业化、规模化,减少行业就业人数,降低因人员直接接触食品造成污染的机会,建立符合行业发展要求和特色的全过程、全方位、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高效益模式。从监管层面看,应对食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实行安全责任终身制,一旦发现所负责企业通过不良手段进行恶性竞争,坚决要求限期整顿,严重者应对其终身禁止从事食品加工相关行业等处罚,加大违法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