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百姓健康

郊游采蘑菇毒倒一家人 医生提醒勿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健康中国health.china.com.cn 时间: 2014-03-21   来源: 广州日报

  

  医生在展示被误食的毒蘑菇。  

  被误食的毒蘑菇。

  东莞市民误食毒蘑菇3人中毒 目前两童仍在抢救 医生提醒勿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春天上山郊游采了十几颗野蘑菇回家炒菜吃,没想到一家三口都出现了严重的中毒症状,东莞的刘先生和两名子女在上周末因一时大意遭此不幸。目前,刘先生仍在东莞市人民医院留医治疗,他的子女尚未脱离危险期。

  医生提醒市民,在路边见到野生蘑菇不要随意采摘食用,以免中毒。

  昨天上午11时,记者来到儿童医院住院部8楼重症监护室,只见刘先生的妻子熊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守候在监护室前,神情悲伤,采访期间还靠墙痛哭起来。误食毒蘑菇的姐弟刘×枝(11岁)、刘×恩(6岁)正在重症监护室内接受治疗,尚未脱离危险期。

  据熊女士介绍,自己一家住在东莞谢岗镇。上个周末,丈夫带着两个孩子到银瓶山郊游,途中采摘了十几颗路边的野生蘑菇,“回家可能把蘑菇炒了肉吃”。由于当时不在家人身边,熊女士不太确定丈夫和儿女到底吃了多少毒蘑菇。当天晚上,一家三口均出现了呕吐、拉肚子的症状,于是他们在第二天凌晨主动来到镇上的医院。

  由于三人的病情不断加重,熊女士18日赶到时,刘先生被转送到东莞市人民医院,而姐弟俩则被送往广州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据PICU主任医师杨镒宇透露,经过数天的排毒换血,“目前不能说姐弟两人已经脱离了危险期,还在抢救”。其中,6岁的弟弟刘×恩因为“吃得多、排出少等原因造成中毒症状特别严重,肝功能明显受损”。

  如何识别毒蘑菇?

  色

  有毒的蘑菇通常颜色鲜艳,常呈红、绿、黄色,菇中央呈突起状,菌伞常带有杂色斑点,表面有丝状物或小块的残渣或鳞片。而无毒蘑菇一般颜色不鲜艳,菇盖较平,伞面光滑。有毒蘑菇的伞柄上有菇轮,且容易折断,下部有菇托根部生有囊胞,伞柄很难用手撕开。而无毒蘑菇的伞柄上无菇轮,下部无菇托,伞柄易用手撕开。

  味

  有毒蘑菇的菇盖或受伤部位,常分泌出黏稠液体,有赤褐色,有辛辣等异味,菇盖撕裂后容易变色。而无毒蘑菇一般较为干燥,折断后分泌出的液体为白色,有特殊香味,菇盖撕裂后一般不变色。

  验

  用化学法鉴别,将毒蘑菇挤出的液体涂在纸上,干后滴一滴浓盐酸,20分钟后呈蓝色或立即变红,30分钟后变蓝。

  救治:数日花费已超10万

  短短数日的治疗,已经花掉熊女士一家超过10万元的积蓄。无奈之下,熊女士只能向亲友们东凑西借,但仍暂时无法填补三人治疗费用的缺口。

  据了解,熊女士与丈夫刘先生都是在1999年从江西与湖南来到东莞打工,“家庭的月收入在6000多元左右”,平常担负起子女的养育已属不易,根本无法承受数以万计的医药费。下周就是熊女士大女儿的生日,熊女士表示“最希望一家人能够团团圆圆,把一对子女平安带回家”。

  除了医疗费用外,换血也是治疗过程中的一大问题。据了解,姐弟二人在排毒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血液置换和血液滤过,需要有匹配的血源。杨医生透露,目前医院血库的供应尚能满足治疗的需求,“但长远来看比较紧张”。熊女士因此希望有热心人士能施援。

  提醒:“白毒伞”有剧毒市民千万勿食

  儿童医院PICU主任医师杨镒宇介绍,刘先生一家三口食用的野生蘑菇名叫“白毒伞”。“白毒伞”属真菌,有剧毒,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这些毒素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可致使人体内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由于“白毒伞”与市面售卖的一些菌类比较相似,因此不时会出现市民误食中毒的情况。患者中毒后会出现屙呕肚痛等胃肠病症状,病发后一到两天会出现“假愈”现象,更严重的脏器衰竭等状况,要等两三天后才能表现出来,不能掉以轻心。对此,杨医生提醒各位市民,不要采摘食用路边的野生蘑菇。鉴别“白毒伞”时,要留意其质地比市面上的菌类要脆,稍一抖动便会碎开。此外,“白毒伞”会散发出一种比较浓的霉味,长期接触或会使人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