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掀起医疗旅游热 沪每年接待国外患者千余人
健康中国health.china.com.cn 时间: 2014-03-16 来源: 解放日报
“医疗旅游”已发展成集旅游和健康服务为一体的一大产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2年旅游业将占全球GDP11%,而健康产业则占12%,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昨天,一些医疗行业专家在沪展开相关研讨。他们指出,“十三五”期间,上海要打造亚洲医疗中心,吸引国际客源的医疗旅游是“配套”之一,而目前每年专程来上海进行医疗旅游的国外患者仅千余人,与定位不符。上海要发展医疗旅游业,面临多道坎。
医疗旅游尚在起步阶段
据统计,全球医疗旅游的游客数量已从2006年2000万人次增长至2012年4000万人次,2012年亚洲医疗旅游服务额高达1000亿美元,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国际医疗旅游产值将保持20%以上年增长速度。医疗旅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经济利益的产业之一,也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刘庭芳介绍,亚洲其他国家,如印度、泰国和韩国等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医疗旅游市场。印度人均医疗开支只相当于美国人均医疗支出的20%,医疗费用低廉是其最大的吸引力,泰国和韩国的美容业几乎成为亚洲品牌。而中国国际医疗旅游尚处于零点起步阶段,仅三亚、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探索。其产品较单调,仅限体检和疗养等方面,高端、高附加值的服务甚少,因此远未形成完整产业链和市场。
发展面临几大问题
专家指出,医疗旅游市场巨大潜力开始为中国医疗机构等认识,但实践探索过程中仍面临不少问题。
绝大多数医疗机构缺乏国际认证。医疗旅游者选择目的地时考虑最多的,除了价格因素等,就是目的地医疗服务质量及效果,其选择的判断标准就是各国医疗服务国际认证程度。而国内许多大型综合医院尚未得到世界医疗界认可,国内仅有28家医院通过JCI国际认证,上海仅有华山医院等为数不多的医院获认证,不利于医疗旅游发展。
相关法律法规缺失,行业监管机制不完善。医疗旅游是关乎身体健康甚至生命的事,有时也会涉及一些涉外医疗纠纷,如果相关管理不规范,法规和政策不具备,医疗旅游者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影响我国医疗旅游的声誉和发展。
打造医疗旅游产业,不可避免要面对公立医院公益性拷问。中国公立医院约占全国医院总数70%以上,医疗产业体系中最先进、最强大的医疗资源绝大多数掌握在这些医疗机构中,眼下具规模、上水平的民营和外资医院非常稀缺。老百姓会有顾虑:海外患者是否会与中国患者争夺名医、床位等问题?另外,医疗旅游专业人才不足、语言沟通存在障碍等问题也是阻碍中国医疗旅游发展的不利因素。
上海可先行试点
专家指出,上海已经把高端医疗纳入医疗机构设置的总体规划,加快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建设一批高端医疗服务机构,是上海医改目标之一。他们建议,发展医疗旅游业,不能贪多求全,可先行试点,稳步推行。
刘庭芳说,医疗旅游发展,须在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方面有所突破。可由卫计委、旅游管理等部门牵头,建立多部门合作管理体制,适度在局部地区放宽政策。另外,还需从准入体系、运营流程、评价和监管体系等方面加强管理。
专家建议,中国发展医疗旅游,应打造特色品牌。比如可创建中医保健品牌,建设一批集医治康复、养生保健、观光休闲等为一体的中医保健旅游点,开拓中高档医疗保健旅游市场。另外,加强对国际医疗旅游管理、服务人才的培养,对医疗机构、旅游部门等开展业务、语言等培训。
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公立医院须“两条腿”走路,发展基本医疗同时,发展部分高端医疗。发展高端医疗需要引进国际资本或社会资本做增量,而不应削弱现有基本医疗资源。鉴于公立医院高端医疗服务量有限等现状,应引导和鼓励民营医院积极参与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提供特色、差异化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