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中国> 育儿

教孩童学华语 说写不必同步

健康中国health.china.com.cn 时间: 2013-12-11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教孩童学华语,对他们能说出的词语,不必同时要求他们会写。国际汉语教学专家白乐桑教授认为,教导孩童学写字时,应着重使用频率高的华文字,才能减轻孩童认知能力的负担,提高教学效果。

 

  白乐桑教授是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也是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他在1130日举办的全球首届国际学校汉语教学研讨会上发表演讲后受访时表示,华语教学应该有针对性,特别在小学阶段,华语能力较弱的孩童,教导听说和读写的内容应该区分。

 

  “我不是说不该教孩童学华文字,我认为应该教华文字,尤其是这个阶段教会有很大的效果,可是教导口语和书写不要同步。以小朋友的认知特征来说,他们要学习的语言,跟他们要写的应该不同。”

 

  白乐桑指出,华文中有些字使用频率很高,有些比较低,两者应该区分。若不侧重教导使用频率高的字,就难达到教学效果。

 

  他举例说,教导对象是孩童,不表示一定要教他们写水果或动物名词。“以‘长颈鹿’这个名词来说,三个字当中有两个是构词能力低的字,对初学者来说使用频率也很低。”

 

  此外,白乐桑指出,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的合体字,对年幼孩童学习华语也会造成认知负担。例如“谢谢”一词,孩童都会说,使用频率高,但字形结构复杂,也不必在初学阶段硬性地要他们会写。

 

  他认为,即使到了中学,口语和书写教导“或多或少”还是可分开,到了较高级的学习阶段,两者可以同步进行。

 

  另一位应邀发表演讲的是新加坡美国学校中文部主管章悦华博士。她在题为“提高口语交流能力”的演讲中表示,在新加坡美国学校,教师根据全美外语协会制定的口语能力鉴定考试(Oral Proficiency Interview,简称OPI)来评估学生华语口语表达能力。

 

  章悦华受访时说,教师评估时不会按既定问题问,而是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开放式的提问,目的是引导学生用华语陈述、描述、比较或分析,从而把他们的表达能力分成不同层次。

 

  “老师设计课程时,就能以培养学生实际交流能力为目标,提高学习动力。”

 

  新加坡本地主流学校的华语口试有看图说话这个项目,章悦华认为,这也能测试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有局限性。她建议本地口试可参考OPI,使每个学生的考试问题都不同,却能帮个别学生发挥语言能力。

 

  研讨会是由新加坡科思达孔子课堂,东南亚教育组织区域语言中心和新加坡美国学校联办,吸引近300名本地、国际和主流学校的教师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