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王耀献:佛心仁爱从医道 哲思理念以治院

健康中国health.china.com.cn 时间: 2013-11-08   来源: 新华网

    王耀献:佛心仁爱从医道 哲思理念以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王耀献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新华访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迅猛发展,涌现了许多学科带头人,他们是医学领域的先锋,他们用自己的实践行动为人民健康做出了贡献。在如今不断深化体制改革的形势下,我们的医院将何去何从?医院管理应该如何发展,才能紧跟时代步伐?

  带着这些大家关注的问题,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王耀献先生接受我们本期的新华访谈。

  【主持人】欢迎您,王院长!

  【王耀献】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您从事中医领域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是什么信念支撑您、让您一直坚持中医的学习和研究呢?

  【王耀献】这与我儿时的经历有关,我出生在偏僻山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在我三周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在我的印象里,那时候的医疗卫生条件非常差,当地的卫生所挂号很困难,且药品资源十分紧缺,只有红霉素、四环素、退烧药等一类最为基础的药物。关键的是,当时的医疗水平也很低,在若干年内因病致残、因病绝户的家庭比比皆是,我自己的家庭也是如此。在我看来,当时患病的人就是生死由命,人们甚至求救于鬼神。我记得有一次,自己高烧说胡话,母亲认为我被鬼附身,便拿根金属棍儿烧红后往水里放,希望蒸腾起来的雾气能驱走小鬼。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也正是这件事让我从小就立志做一名好医生、好大夫,能够为老百姓提供更惠民的医疗方法,以保障他们的生活健康,避免更多因病致残、因病绝户的人间悲剧发生。

  【主持人】我们进门看到在咱们医院门口悬挂的一副楹联,其中有一句是“以德做药引”。医师医德是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请您详谈一下,如今医师医德的普遍现状,以及您对自身医德修养的看法?

  【王耀献】关于医德方面,我明确提出要“以德做药引”。对于一名医生而言,无德不立,即没有“德”就无法真正站立起来,自然也就无法为患者诊治,这是一个非常朴素的想法。但是,关于医德问题、医患矛盾问题,我认为仍需要理性看待,这也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医患的矛盾。要从哲学的层面分析问题:其一是消费关系的矛盾;其二是对疾病治疗的期望值。就我而言,医学科学是个复杂的学科领域,未知的内容必然要多于已知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美国的特鲁多医生曾说过:“有时是治愈,有时是帮助,却总是在安慰”。我们可以理解为,能够完全治愈的疾病占少数,大多数情况仍是需要医患双方齐心协力,且长期配合的一个过程。因此,以上两个基本的矛盾,就决定了医患之间或多或少产生不同形式的矛盾。介于此,我们更要理性看待,不应将问题或矛盾夸大化。

  其次,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医疗差错。任何行业都存在差错率,医疗差错率发生在医院或许是千分之几、万分之几,但对一个病人来说是100%。所以,尽管我们要求医务人员尽量避免差错,却总会有一个发生差错的概率,这就需要我们理性看待问题。值得强调的是,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进步,是建立在以往失败案例的基础之上,只有通过不停地磨合、探索,才能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

  此外,希望全社会可以像关注教师一样,关心医生群体。对医生的关心,并不是单纯地关心个人,而是关乎国家民族对健康的看待,乃至对生命的看待。换句话来讲,对医生的尊重,就是对生命的敬畏。所以,希望全社会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尊医敬医”的氛围。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的医护人员自学医伊始,宣誓誓言的那一刻,就决定了其一辈子必是以解除病患的痛苦为己任。

  因此,教师以教书育人为使命,医生以治病救人为己任,这两种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职业操守必须坚守的东西。人们要相信绝大多数的医务人员,都是期盼病人早日康复的,且医患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对于医生而言,能够治愈一种疑难杂症,油然而生的那种成就感,犹如艺术家对待精品的态度一样。

  我们应当体会到医生的心理,如果医务人员始终在一种战战兢兢的工作环境下,在潜意识下所采用的医疗方法即只是图自保,还要每天胆战心惊地警惕被打、被告,“更好地服务于病患”成了天方夜谭。如此一来,就会导致无人愿意学医,无人乐于从医。此外,很多医生家庭的子女不愿学医,正是由于看到父母在高强度工作的压力下,还不得不面临着很大的风险;甚至在出现医疗纠纷时,医务人员像过街老鼠一样。这样,孩子们从心理上排斥学医,我国医师队伍流失了很多可塑之才。因此,医师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呵护,我们才能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专业医疗团队。

  最后,要提倡“大医精诚”的职业操守和医德。正如我之前所说的“无德不立”,“以德做药引”,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上攻治穷病。对于经济条件差的老百姓,没有钱看病就是对医生的一种医德考验。尽管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但是还未完全实现小康,大多数人仍在为温饱发愁。由此,医生指导病患改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或是建议生活上的小窍门等等,都将对疾病的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二,医者佛心。虽然我自身不信佛,是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但是就“佛心”字眼上来论,这是对人的心灵的一种碰撞,一种震撼。在我看来,其包含三个层面:第一,要具有慈悲之心;第二,治病先治心,即不仅治病患之心,且治医者之心;在医患矛盾的情况下,医生首先要理解病患,做到包容病人;第三,点恶从善,即除了改善病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应点化感悟病患从心理疾病中走出来,以自身的阳光引导病患。显而易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就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即使过去人们对于医生存在误解,但是通过“大医精诚”的感悟,病患乃至社会,一定会慢慢理解。

  【主持人】近年来,医患关系的紧张,普遍是由医师缺乏从医道德教养及扎实的专业知识导致。在您看来,我们应如何做到“治病先治心”,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医师?

  【王耀献】严格地说,培养一个好医生是具有难度的。在国外,对于医生的教育属于一种精英教育,他们对医生的各方面要求都是非常高的。而对于我国来讲,从国情出发则需要有一个过程。应该说,一家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我们迫切需要一支老百姓信得过的专家队伍。以我的观点而言,管理与医务的关系,就是土壤和种子的关系;即院长通过合理的管理手段,为医院人才队伍的成长壮大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培养机制、肥沃土壤。设想如若管理得当,培育土壤极其肥沃,那么其机制下的小树苗必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反而言之,不会管理,任由医生心理不健康地变化,即使引进了人才医师,参天大树也会慢慢枯萎。所以,就这一方面,我认为管理与业务的关系即土壤与种子的关系,没有一流的管理就没有一流的业务。那么,就医院管理方面而言,我开展了两个管理理念。其实质即两个核心,围绕这两个核心,我又提出了两个满意。两个核心,即病人和职工;两个满意,即病人满意、职工满意。

  以上两个科学管理理念,一个是医院管理理念,即卫生部提出来的,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目的;另一个则是我提出的管理理念,以职工为中心,以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为主体。这两个管理理念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共同协作的。

  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病人。管理要以病人为中心,但是也要为一线的医务人员提供好服务,让他们舒心满意,这样才能够得到病人更加满意的效果。

  【主持人】就目前我国医院建设而言,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非公立医院,中医医院的建设相对较少。您能否就以上提到的独特管理理念与模式,再详谈一下?

  【王耀献】就我而言,管理医院就是科学管理,进而上升至人文管理。所谓科学管理即要强调制度,人文管理即要强调文化;制度管理是基础,过于依靠制度却会困难重重,而文化管理则是管理灵魂,调动医师为病人服务的积极性。

  因此,管理的切入点要准确到位,不可拿着鞭子,施以高压管理,以牧羊人方式驱逐医护人员到前线服务,必然是不可行的。所以,仍需要围绕着调动医生们的积极性,做到让他们感到满意,才能取得让病人满意的效果。

  【主持人】医院的经营是否成功的判断标准在于患者是否满意,而院长的成败除了患者满意度之外,还要看医务人员是否满意。那么,王院长如何做到有效地提升医务人员满意度呢?

  【王耀献】对于如何关心医护人员,了解职工心中所想,均需要换位思考。这就需要分层而论,因为人之追求并不一样,例如专家教授,其需求主要是精神层面。我们知道,马斯洛学说包含五个层次,那么教授需求即最高层次,他们需要实现自我。因此,为他们提供一个实现自我的平台,就需要尊重他。为此,我专门设立了一个教授餐厅,高级职称的专家到这里吃饭感觉自己很受到重视,积极性也随之升高,而自己的价值之一体现在这里。

  此外,例如后勤队伍,他们更多地会考虑养家糊口这一类最基本的生活问题;而对于合同制护士,社会应该关注合同制护士,他们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我们可以发现,有些病人对护士不尊重,或者是出言不逊。 换位思考一下,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做服务工作本身已经相当辛苦,如若还得不到基本的尊重,则会极大程度地伤害到他们的心灵。因此,我非常理解护理人员,他们晚上值班的很辛苦,我采取了增加值班费的方法。我在管理上将职工分层,再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以分层式管理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主持人】作为领路人,王院长对医院的定位和作用一定有着十分清醒准确的认识。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院的主要责任是什么?

  【王耀献】东直门医院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在教育部只有这一个211工程的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这就相当于中医临床、培养优秀医师的“北大清华”,培养优秀中医的“黄埔军校”。

  对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我对其定位即人才培养:培养未来的高级医生,能否治愈病患与我们培养的学生有直接关系,所以第一任务就是人才培养,而第二任务则是为社会服务。第三个任务,即疑难杂症的攻关,作为中医承担着重大疾病的攻关工作。面对一些突发状况,例如抗震救灾,东直门医院首当其冲起到引领作用,又如甲流、“非典”事件,其防治专家主要来自东直门医院。这是一种社会责任。

  此外,还有一个任务即行业引领作用。对于任何一家医院,政府均赋予其政治使命。目前,我在全国建立的由60家中医院组成的联盟团队,就是发挥了东直门医院在医疗行业的引领作用。

  通俗地讲,就是把好的成果、好的方法技术传播于基层,进而帮助基层培养人才,扶持技术,从这一方面来提升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

  【主持人】就目前我国医院建设而言,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非公立医院,中医医院的建设相对较少。作为我国三甲医院中知名的中医医院之一,您必定有着独特的管理理念与模式,请您具体谈一下。

  【王耀献】这个与之前的“医者佛心”是同一个道理,都涉及到根本的问题,即先要学会做人,才能管理好医院,再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也要使其最后转化为本地、本单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阐释:其一,做人的价值取向。我们需要了解到所学知识是为谁服务,或服务的对象是谁;其二,对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掌握的程度。在中国文化肥沃的土壤中汲取营养,管理水平才会逐步提高。

  就我而言,管理和医病之根本均是做人。作为一院之长,我去帮助职工,让他们觉得舒服满意,他们就会自发主动去帮助病患,自身的正气就随之体现出来;帮助我的学生,就相当于后继有人;帮助基层中医院,促使它们整体发展起来,也是在为我们传播良好的声誉和威望。

  所以,人要积德行善,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主持人】我们知道,医院的管理不可能一成不变。您将“2区、1分、1部战略”,以及国际、国学、国医文化发展战略,高质有效地运用到贵医院的发展管理中。结合以上内容,请您详谈一下在长期管理完善医院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感想。

  【王耀献】如今的东直门中医院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态势。本部位于海运沧,海外分院则处在德国南部,通州也有一个东区,还有一个由60家中医院组成的联盟队伍,由此成就了目前中医院逐渐团结成一个大家庭、形成一个战略态势。

  当然,最基本的经营医院,需要了解国家宏观的卫生政策走向。需要强调的是,医改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突出公益性,即降低费用,让利病人,提高效率。此外,公立医院怎么改,都是医改中涉及到的内容,探索走出一条他人不敢走的道路。

  纵观东直门医院长期的发展过程,本部是根本,主要围绕着基本医疗服务,就是为绝大多数老百姓服务,同时也是医院生存的根本。海外的分院,则是探索一条中医国医文化如何传播于世界的道路。通州的东区,其探索的是一条公立医院的改革之路,即如何把一个医院的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方法:医院的资产所有权还归属于地方政府,但是经营权交给东直门医院,这也是探索了一条公立医院的创新之路,实现了跨区域、中央与地方优质医疗资源能够共同利用的一个典型代表。

  此外,针对东直门医院国际部,主要体现在“强基层、保基本”,而高端医疗却没有涉及,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高端人群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因此,国际部是探索一条高端中医药服务模式的道路。那个由60家中医院联盟,更是严格按照中央精神,以扶持基层,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而建立的一种模式。

  那么,在医院这种发展态势下,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管理思路,也是通过领会中央的不同精神实现的。总而言之,要上知政策、下知市场、中知管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完善整个医院。

  【主持人】最后,请王院长对我们广大的网友说几句祝福的话。

  【王耀献】祝天下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院长,谢谢广大网友对我们的关注!谢谢大家!(刘佳 王娜 张晗)

  【王耀献院长简介】

  王耀献,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内科主任、肾病中心主任、副院长、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脏病分会副会长、健康保健分会副会长,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副主编、《中医药管理杂志》副主编等。长期从事肾脏病中西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创建了中医系统第一家集肾内科、透析、移植为一体的肾病中心,提出了慢性肾脏疾病的中医一体化治疗战略思路。主编《肾脏病中西医诊治》、《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糖尿病四季饮食》、《吕仁和临床经验集》等。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已经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参与国家“七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 ,承担有国家自然基金、行业专项等课题。曾做客北京卫视“养生堂”和央视“健康之路”,宣讲和传播中医保健知识,深得广大群众好评和盛赞。

  获奖:“止消通脉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获2001年度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教育部二等奖,“多种肾病同一证型异病同治分子机理研究”获200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肾络癥瘕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获2008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主2004年度获北京市劳动奖章和经济技术创新标兵,2012年获“东城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肾络微型癥瘕理论及中药抗肾纤维化的研究。 擅长治疗肾炎肾病、内分泌疾病及风湿免疫性疾病。尤其对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肾病、复杂性泌尿系感染、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病及肾功能不全有独到之处。